雙方都沉默了幾秒,吳霄又切入正題道:“我想長期支持這個基金會,靠譜嗎?”
“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先把基金會查一個底朝天,相信任何人都不如相信自己。”
“你應該不會拿自己的臉面拿姜家的臉面開玩笑。”
“原來你知道監事長的職權。”
“如果你不是監事長,以前、現在、以后我都會對基金會進行跟蹤調查,但是很顯然,你能幫我省去很多事。”
“多謝你的信任,也多謝你對姜家的信任,真的,我很久沒有這么感動過了,我已經在往洗手間走了,掉眼淚的沖動完全抑制不住。”
姜如韻不是什么單純的小姑娘,所以吳霄對她這段話,肯定不會全信。
想了片刻后,吳霄一錘定音道:“我會通知銀行那邊,每天準時向基金會的官方賬號轉入100萬,如有變動不會另行告知,同時,如果你覺得基金會的運作有問題,務必要第一時間告訴我。”
“你在開玩笑?”
“我不會在這種事情上開玩笑,行了,我要干飯了。”
說罷,吳霄直接掛斷了電話。
人會因為做了好事而自豪嗎?
當然會,只要那個人的良心,還沒有完全泯滅。
人的善舉,其實是有很大偶然性的。
如果不是因為在泰坦車友群遇到了“墨染流蘇”李雅,不是因為她將88萬聯盟幣的超大紅包反手捐贈給萬眾一心慈善基金會,吳霄也不會下定決心長期捐贈。
當然,這也和他兒時的經歷有關。
以前鄰居家,有一個因為車禍而截肢的孩子,只比他大了一兩歲。
正常人有幾個愿意和殘疾人做朋友的?
只不過因為住對門,低頭不見抬頭見,熟絡了之后,自然會在一起玩。
然而,因為身體的種種問題,那孩子15歲時就夭折了。
那是吳霄失去的第一個朋友。
吳霄無法去共情任何一個殘疾人,因為他并沒有承受過那些痛苦、奚落和旁人異樣的眼神。
但那次經歷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一顆關于同情與幫助的種子。
他開始意識到,世界上有很多人需要幫助,而某一天的自己,或許有能力去做些什么。
這種意識在吳霄的心中潛滋暗長,直到今天,通過一系列偶然的事件,終于促使他決定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