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靜立在山坡之下,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凝視著遠處那片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
他雖身為文官,對行軍布陣、刀光劍影之事知之甚少,但此刻,望著那飄搖的戰(zhàn)旗、震耳欲聾的廝殺聲,心中也如明鏡——此刻沙州城的形勢,已是萬分危急。
從先前斥候神色匆匆傳來的緊急情報來看,沙州城外此刻正密密麻麻地盤桓著北圖軍馬,粗略估算竟仍有近十二萬人。
那連綿不絕的營帳、飛揚的塵土、震天的喊殺聲,都在昭示著北圖大軍來勢洶洶。
最初圍攻沙州城的北圖兵馬有十五萬人,他們氣勢洶洶地壓境而來,企圖一舉攻下沙州城。
然而,自八日前北圖軍正式發(fā)動攻城之戰(zhàn)以來,戰(zhàn)況慘烈,北圖已然折損了近三萬人。
那一具具倒下的尸體、一攤攤殷紅的血跡,都是這場殘酷戰(zhàn)爭的見證。
但他們作為攻城的一方,在戰(zhàn)略布局與行動選擇上擁有絕對的主動權。
北圖軍依據戰(zhàn)場形勢,靈活調整進攻節(jié)奏與方向,而沙州城守軍只能被動防御。
正因如此,北圖軍在戰(zhàn)斗中的傷亡遠遠低于沙州城。
他們憑借著主動優(yōu)勢,不斷消耗著沙州城守軍的力量。
據悉,沙州城目前守軍僅剩五萬余人,與戰(zhàn)前相比,人數幾乎只是原來守軍的一半。
長時間的攻防戰(zhàn),讓沙州城守軍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與損失,人員不斷銳減,防御力量也隨之大幅削弱。
之所以造成如今這般岌岌可危的局面,根源在于沙州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與氣候條件。
沙州城本就地處干旱地帶,土地貧瘠,水源稀缺,近年來,當地農戶與軍戶的收成本就不盡如人意,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而今年夏季,更是遭遇了罕見的持續(xù)高溫天氣,熾熱的驕陽無情地炙烤著大地,莊稼在酷熱與干旱的雙重夾擊下,幾乎顆粒無收。
朝廷向來有慣例,軍備物資的籌措主要依靠從當地的軍戶征收,以及從官府糧庫的稅收中進行劃撥。
軍戶們承擔著為軍隊提供物資的重任,而官府糧庫的稅收也是維持軍備運轉的重要支撐。
然而,沙州這片土地卻命運多舛,本就因連年氣候異常、天災頻發(fā),導致莊稼欠收,百姓生活困苦,官庫也早已空虛。
如今,在這艱難的局勢下,寥寥無幾的儲備根本難以滿足軍隊龐大的需求。
這一現狀,直接致使沙州城軍備糧草嚴重不足,讓沙州城如同在風雨中飄搖的孤舟,為后續(xù)沙州城所面臨的困境,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守將郭開心急如焚,眼見著軍中糧草日益見底,他一次次地向上級催促軍備物資的補充,每一次都滿懷期待地遞上奏報,但基本上每一次都是無功而返。
作為沙州城的主將,為了讓有限的糧草能支撐更久,他不得不忍痛做出決定,讓將士們原本一日三餐的口糧,縮減為兩頓,而且原本還算稠實的飯食,也變成了稀湯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