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毒者雖另有其人,但“誤終身”此毒,其制毒者本身便心懷叵測,用意險惡。
起初,黛玉并未將毒梟與自己母親的猝然離世扯上關(guān)系,她心中雖有疑慮,卻未曾往這般陰暗狠毒的方向去想。
畢竟,母親在她心目中一直是溫婉善良的形象,怎會招惹上如此狠辣的仇家?
但,她在滌塵臺上,看到過毒梟的一段隱秘的過往。
那年,王夫人在她父親王老太爺病逝時,匆匆趕回老家奔喪。
在那莊重而又哀傷的場合下,她意外地瞥見了一張面孔,那張面孔與現(xiàn)在毒梟的臉龐漸漸重合。
彼時的毒梟,還僅僅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并未在江湖上闖出什么名頭兒。
王夫人當(dāng)時稱呼她為王紫玲,一個聽起來毫不扎眼的名字。
誰又能想到,這個女子,日后竟會成為江湖上令人聞風(fēng)喪膽的毒梟呢?
王紫玲也是送葬隊(duì)伍中的一員,她身著素衣,神情肅穆。
王家對外的說法是,王紫玲是他們王家旁支的一位親戚,雖不常往來,但她生前很得王老太爺看重,故而也特地趕來,以表對逝者的哀悼之情。
可是黛玉卻在滌塵臺上,偶然間瞥見了令她震驚的一幕:王紫玲竟悄聲喚王夫人為“姐姐”。
黛玉心中暗自詫異,不禁留神細(xì)聽起她們的談話。
后來,隨著對話的深入,黛玉更是從她們的只言片語中了解到,原來這王紫玲,竟是王老太爺年輕時,在外頭養(yǎng)著的一位外室所生的私生女。
倒不是王老太爺不愿帶毒梟母女回王家認(rèn)祖歸宗,實(shí)在是毒梟母親本也是江湖兒女,性情灑脫不羈,受不了大家族那般繁文縟節(jié)的規(guī)矩約束。
她寧愿在外面自在,也不愿被那高墻大院所困。
因此,即便王老太爺有心,毒梟母親也堅(jiān)決不愿跟他回去。
而且,王家主支其實(shí)一直都知曉王老太爺有這么個流落在外的女兒存在,只是礙于各種緣由,未曾公開認(rèn)領(lǐng)。
如今王老太爺已不在人世,王紫玲作為他的血脈,理所當(dāng)然要前來送父親最后一程。
之后,王夫人與王紫玲之間并未因王老太爺?shù)碾x世而斷絕聯(lián)系,反而一直保持著往來。
黛玉猜疑,毒梟此次能如此迅速地得到林府藏有奇藥的消息,恐怕其中少不了王夫人的推波助瀾。
卻說,毒梟眼見黛玉同樣絲毫未受她灑出的化功散影響,非但無事,還一掌就將鬼嬰擊飛出去,心中大為吃驚。
她瞪大了眼睛,滿是不可置信之色。
這根本不在他們的意料中。
然而,更令她驚慌失措的是,黛玉竟一口就叫破了她的本名,仿佛對她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毒梟心中一亂,手下的動作也隨之變得慌亂無章。
她身上的各種毒藥暗器,如同不要錢一般,一把一把地、瘋狂地向黛玉襲去。
回旋毒鏢在空中劃出一道道詭異的弧線,黃蜂毒尾針如細(xì)雨般密集落下,就連她腰間纏著的五彩斑斕的毒蛇,也被她急切地甩向黛玉,企圖用這漫天的毒霧和暗器來阻擋黛玉的逼近。
然而,令毒梟膽寒的是,無論她的毒鏢多么犀利,毒針多么密集,毒蛇多么兇猛,黛玉卻始終不為所動。
她仿佛置身于一個無形的護(hù)盾之中,那些毒藥暗器一靠近她,就如同遇到了無形的屏障,無法傷及她分毫。
毒梟見狀,心中更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