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和權景瑤遙望著晨曦中朦朦朧朧的氈房,跳下了馬背。
晨光微露,微風拂過她們的衣角,衣袂飄飄,增添了幾分清晨的涼意。
黛玉意念一動,將看上去有些困頓、臉色略微蒼白的風靈,輕輕地收回了自己的識海之中。
經過一夜的策馬奔馳,權景瑤雖然內力深厚,能夠支撐她長時間的高速行進,但此刻也難免感覺到了一絲疲憊。
她的身體雖強健,卻不常騎馬,經不起如此長時間的顛簸。
尤其是她的大腿根處,此時被摩擦得火辣辣的疼,不時傳來的刺痛感讓她不禁微微皺眉。
權景瑤不用看都知道,那里一定被磨破了皮。
相比而言,黛玉的狀態比權景瑤好了太多,仍是面色紅潤,神采奕奕,絲毫沒有疲憊或受罪的跡象。
畢竟,她看似騎在馬上,身姿挺拔,但實際上,她并未與馬背真正實打實地接觸。
皮膚與馬背之間,還隔著一層薄薄的空氣。
這是黛玉最近修煉的絳珠功法的下一頁。
她有種直覺,這層功法非同小可,若真能修煉成功,她便可以擺脫凡塵束縛,御風而行,如同傳說中飄逸的仙子一般,在天地間自由翱翔。
所以這一夜,她看似騎在馬上,身姿隨著馬兒的步伐輕輕擺動,實則卻在暗中修煉功法。
每一次身體的擺動,每一絲肌肉的緊繃與放松,都是對這層功法的細致體會與不斷錘煉,讓她的心神與身體一次比一次達到更完美的和諧。
北戎人的駐地,隱藏在連綿起伏、層巒疊嶂的群山之中。
黛玉和權景瑤拉著馬韁,悄然站在駐地邊緣一處隱蔽的山坡上。
目光所及,是山坡下那一片遼闊無垠的草原。
由于長時間的干旱肆虐,草原早已喪失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變得一片蕭瑟。
原本繁茂蔥郁、如茵如毯的綠草,如今已變得黯淡枯黃,失去了往日的光澤。
它們稀稀疏疏地散布在廣袤的大地上,隨風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上天無聲地訴說著內心的干渴與煎熬,祈求著長生天能夠憐憫這片土地,降下生命的甘霖,讓草原重現生機。
遠處的河流也縮減成了細細的一線,宛如一條銀色的絲帶,蜿蜒曲折地穿梭在枯黃的草原之中。
由于山石的遮擋,河流時斷時續,在枯黃的草原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就像茍延殘喘的老人,再也無力滋潤這片廣袤而干渴的土地。
河流的衰弱與草原的枯黃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凄涼的畫面。
身后的群山深處,隱隱約約,遙遙傳來幾聲滲人的狼嚎,聲音在寂靜的山谷中回蕩,悠長而凄厲,像是臨死前的垂死哀嚎。
黛玉注目良久,輕嘆一聲,目光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幾分悲憫與無奈。
她轉身對身旁的權景瑤說道:“母親,我們不如先找個隱蔽的山洞,吃點東西,等吃飽喝足,歇息片刻,養足精神再行動不遲,你認為如何?”
權景瑤沉思片刻,然后無聲地點了點頭。
北戎人的干旱,并不是涼州城的人造成的。
他們遭遇了自然災害,生活陷入了困境,的確不幸。
但他們卻不能將自己的災難和痛苦,作為去傷害他人的理由,更不能將這份不幸,建立在對涼州人的燒殺搶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