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夫子撐著病體,料理完妻子兒孫們的后事,便病倒了。
這一病,遷遷延延就是半年。
到后來,漸漸能下床走動了。
之后開了這間私塾,
外祖家就是在那時被朝廷強令遷來的。
娘親小時候貪玩,常趴在私塾門口探著小腦袋往里望。
望著望著,就記住了三字經,千字文……
后來劉夫子發現了,喜歡她的聰慧,又想起了那個已經不在的小孫女兒,便在每天下學后單獨教她識字,漸漸地也教一些算學。
外祖父發現了這事,沒有聲張,只每天在娘親過去時,讓她帶一些食肆里做好的吃食過去。
娘親到十歲時,已經能夠獨自看話本子,幫食肆記賬了。
鎮上漸漸有流言傳出。
劉夫子便不再讓她過去了。
外祖父知道劉夫子是為女兒好,但面對鎮上的流言蜚語,毫無辦法。
氣急,索性讓女兒正式拜了劉夫子做老師。
拜了師,就相當于劉夫子的子女一般。
不但將來要替劉夫子養老送終,就是娘的親事,劉夫子也能說上話,做得一半的主。
像娘這樣長得好的小娘子,家里略有薄產,又讀書識字的,在小鎮上是很出挑的。
到了快及笄的年紀,家里媒人都快踏破了門檻。
娘卻一個都沒看上,一直到外祖父將他們的父親救回了家。
父親是在去西域行商的路上,遇到土匪,腦袋受到重擊,身上的錢財被劫掠一空后,昏迷在了路旁。
被外出采買的外祖父發現,救回了家。
狗血的是,父親醒來后,失憶了。
想不起自己姓甚名誰,家住哪里。
身上路引戶憑全無。
經過一段時間,在外祖父母和他們娘的精心照料下,父親頭上的傷一天天好了。
頭上的傷疤長好了,記憶卻沒有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