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不能這樣。得還給人家。”鄺秀婷試圖阻止,卻遲了一步。
“還什么還?錢包都能丟,只能算他倒霉。”父親不耐煩地揮手,眼里只關注手中那沓鈔票,并開心地數了起來。火光跳躍,鄺秀婷能從中看到遺失錢包的失主臉上那傷心的表情。
鄺秀婷站在爐灶邊,對自己的父親感到一陣刺骨的寒意,和強烈的鄙視。她心里對這類行為是很抵觸的,她心中有著一桿秤,正直、誠信……這些品德就在這桿秤上。從此,座右銘,成了她精神潔癖的凈化劑。
隨著姐弟倆長大,學費、生活費的壓力也不斷加到這個家庭里。父母間的爭吵也就變得日益頻繁,音量也節節攀升。他們文化不高,罵起架來卻“才華橫溢”,但仔細去聽,翻來覆去無非也就那幾個詞語,但就這么幾個詞語卻能組合出花樣百出的污言穢語來。更讓鄺秀婷揪心的是,她的弟弟也開始有樣學樣,臟話時常脫口而出。她想糾正,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這樣的父母面前,她的努力都白費,連說話的聲音都微弱得像蚊子在叫。
鄺秀婷開始感到厭惡。在這烏煙瘴氣又充斥著噪音的家庭里,如同泥潭的家庭里,收集座右銘成了她唯一的解脫。那些閃著金色光芒的話語,可以幫她構筑一道精神堡壘,鼓勵她,也麻痹她,讓她得以在這樣的渾濁生活中保持一絲清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她始終貼在小書桌前的紙條。
鄺秀婷非常,真的非常努力。她的心里總是不停地默念著那些名言名句,每時每刻不在為給自己打氣。
小學六年,她連續蟬聯班長,還加入了學校儀仗隊,擔任指揮。她有挺拔的身姿,喊著響亮的口令,她對比感到驕傲。然而,這些努力在父母眼中,遠不如弟弟多吃了一碗飯,多長高了一厘米來得重要。父母重男輕女,是她默念多少次“天生我材必有用”、“巾幗不讓須眉”,也無法予以撼動的冰冷現實。能改變的,只有她自己。可以說,鄺秀婷成長至今所形成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幾乎全是她靠自己在一片混沌中,依賴那些座右銘摸索著搭建起來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班長”的頭銜一直伴隨著她。她對他人的自我介紹也總是充滿個人特色:“我叫鄺秀婷,鄺秀婷的鄺,鄺秀婷的秀,鄺秀婷的婷。我的座右銘有很多,其中一個是‘沒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的人’。”
長期的班長生涯,讓鄺秀婷內心滋生了一種近乎神圣的使命感,她必須要拯救那些掉隊的同學,把他們從差生的泥沼里拉上來,和她一樣,變成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
高三那年,她重點幫扶過的一個男生,卻狹隘地誤解了她的那份熱忱。他把鄺秀婷的督促、關心和鼓勵……等等,錯當成了少女對他的曖昧情愫。
鄺秀婷當然察覺到了他的誤會,卻沒有明確抗拒。就這么看著他,因為和自己的曖昧,而成績一點點提升,她甚至覺得這方法也不錯,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只要他的要求不過分,比如一起討論習題,一起放學回家,她都默許了。
就這樣,兩人朝夕相處,成績確實共同進步。那位會錯意的男生覺得時機成熟,決定邁出兩人關系大膽的一步。在一次放學路上,他趁著四下無人,突然湊近,吻了鄺秀婷臉頰一口,發出很大的響聲,然后他像做錯事的孩子,一句話也不說狂奔而去,瞬間沒了蹤影。
兩天后回到學校,那位男生見鄺秀婷神色如常,沒有斥責,便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段關系已經得到默認。于是,各種青澀又大膽的追求行動就開始了。
又一次,男生精心策劃了一場約會,帶著鄺秀婷玩了整整一天,最后按網上搜羅的所謂攻略,費盡心思將要回家的鄺秀婷留住,并帶進了一家廉價賓館的雙人房里。
夜深人靜,青春的荷爾蒙和強烈的占有欲沖昏了男生的頭腦。黑暗中,只聽他呼吸粗重,不一會,只見他悄悄地向鄺秀婷靠近,意圖變得惡劣。
“你敢亂來,”鄺秀婷的聲音如同劃破黑暗的流星,
喜歡重生之不成才的我請大家收藏:()重生之不成才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