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一聲笑聲響起,仿佛是壓抑已久的,凝重的氣氛就這么被打破了。
正在全神貫注勸說陳珊珊的眾人被這不合時宜、不妥當的笑聲驚擾,紛紛帶著錯愕和不滿尋找聲音的來源——成果。
“成果笑什么?別人都要跳樓了。你有毛病吧。”呂美娟第一個發難,語氣尖銳。
“就是,這種時候你笑什么?”孫毅杰早就對成果看不順眼,此刻更是火上澆油,仿佛下一秒就要沖上前去。
“別理他,這人腦子不太正常。”王浩華看著成果,皺著眉頭,試圖將大家的焦點拉回陳珊珊身上。
成果覺得好笑,是因為眼前這群人,把內心真實的想法,和嘴上冠冕堂皇的場面話,分割得如此清晰,堪稱偽善的典范。
他曾經也思考過,自己為何如此格格不入,惹人厭煩,大概根源就在于與多熟人的想法截然不同吧。
有陽光的地方必然存在陰影。世人都看得見陰影,只是通常選擇性地只注目于光明的一面。而成果,偏偏喜歡站在那片陰影之中,抬頭仰望刺眼的陽光。
漫長的學生生涯,只有三位老師在成果的記憶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一位是初三的數學老師。從未感受過老師額外關懷的成果,第一次體會到那種好學生才配得到的溫暖就是在初三。得益于小學六年級參加過奧數班打下的基礎,面對初三的數學考試,成果幾乎每次都能交出接近滿分的答卷。因此,他格外受到數學老師的青睞和關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位是高一的數學老師,同時也是他的班主任。那時成果心思飄忽,不怎么聽課,成績在全年級排到了倒數幾百名。一次體育課上,成果玩單杠不慎摔落在地,造成了輕微腦震蕩被送進醫院。自那以后,這位班主任老師對他的學習狀態就格外上心。期末考試前的班會上,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直視成果這么說:“你最近這幾個月付出的努力,不應該只換來這樣的成績。”這句看似平淡的話,卻像一記耳光敲在成果心上。不知怎的,努力終有換來收獲,期末考試成果的成績突飛猛進,直接沖進了高二的重點班。
第三位是高三的語文老師。重點班的師資力量比普通班而言堪稱豪華,這位語文老師實力更是超群,地位僅次于校長。他教授的遠不止課本知識,更多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他講過的道理很多,成果記住的卻不算多,但有兩條至今仍印象深刻:
1船到橋頭自然直;
2長短板木桶理論;
關于第一條“船到橋頭自然直”,語文老師曾語重心長地說:有多少人,被這些聽起來像是鼓勵,實則是害人不淺的話所誤導,最終停滯不前。就像這句“船到橋頭自然直”,你不去奮力劃槳,不去克服前路的激流暗礁,就指望著船到橋頭能自己順順當當停靠過去?簡直是癡人說夢。
關于第二條“長短板木桶理論”,決定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的是最短的那塊木板。但語文老師話鋒一轉:那如果木桶里裝的是米粒,而且木桶是傾斜放置的呢,最長的那塊木板恰恰在最低處呢?那么,決定能裝多少米的,就不再是那塊短板了。
成果對語文老師的話深感震撼,獲益匪淺。
此刻在天臺上,成果看著一群人圍著陳珊珊,說著那些無關痛癢的漂亮話,實則是內容空洞的場面話,他實在忍不住笑出了聲。
任何不負責任的建議,都是一種無恥。
人,終究只能自己救自己。
什么叫“我們會陪著你”?哈!現在說得比唱得還好聽,可這件事過后呢?難關和痛苦還不是要靠陳珊珊一個人獨自去扛?
喜歡重生之不成才的我請大家收藏:()重生之不成才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