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硅基網絡的支持,就像魚兒沒有了水,樹木沒有了土壤,人類沒有了肉體,必然會因為失去養分而最終消亡。
而電能就如同這個靈魂體的氧氣,絕對是必須的物質基礎。
可是,以末日核戰之前的那種利益至上,地緣沖突不斷的政治環境來看。
想要讓全人類都在同一時間做同一件事情,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想用這種方式消滅人工智能體,本就是癡心妄想,不切實際。
提出這個計劃的國家,其實質,還是政治利益的訴求和博弈。
那么,人工智能體為什么非要徹底消滅人類呢?
王小強的大腦飛速的運轉,可就算大腦細胞已經開始冒煙了,他也沒能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和借口。
不過,他倒是想到了另外一個場景。
那就是既然這個靈魂體是新生的,應該就和所有動物的嬰兒一樣,有一個學習的過程。
從牙牙學語到言傳身教,即使虎豹豺狼的幼崽也不是生下來就殘忍暴虐。
環境和后天的教育,才是影響孩子成長最為至關重要的因素。
最著名的典故當屬孟母三遷,這是天穹國古代關于教育環境的經典典故。
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孟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三次搬家的經歷。
孟家最初住在墓地附近,年幼的孟子經常模仿喪葬儀式和哭喪行為。
孟母認為這種環境不利于孩子成長,于是決定搬家。
搬家后,新家位于集市附近,孟子又開始模仿商人的叫賣和屠宰行為。
孟母再次認為環境不佳,決定再次搬家。
最終孟家搬到了學堂旁邊,孟子開始學習禮儀和知識,受到良好教育氛圍的熏陶。
孟母認為,這才是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于是定居下來。
如果沒有孟母的三遷,也許,后世就不會有著名的思想家孟子。
他有可能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喪葬先生,亦或是個滿身血腥的屠夫。
所以,王小強始終認為,當孩子出現了問題,最該反思的就是家長。
同樣,如果社會環境和百姓出現了問題,最先被問責的就是權力者本身。
無論孩子還是民眾,其實都是一面鏡子。
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長期和孤兒院的孩子們相處,王小強自認還是有些發言權的。
善則諸天永安,戾則魔神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