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蕭瑟的。
北海公園的游客稀稀拉拉,趙坤百無聊賴地靠在圍墻邊上曬著太陽,屁股底下坐著一張小馬扎。前面支著一個畫攤,掛著幾張素描的畫像。還別說,幾張畫像神形兼備,端的是好手藝。旁邊一行大字“畫像六元一張,立等可取?!?/p>
這個價格是參考旁邊照相攤“照相留念,三元一張”的價格定的。這年頭交通不便,不論是出差還是旅游,外地來的游客十個有九個都會打卡拍照留念。
但畫畫不是照相,總歸帶著藝術性,而且還不用留下地址等照片寄回去,十幾二十分鐘立等可取,所以價錢翻個跟頭很合理。
原身從大二開始就利用假日休息時間來這里擺攤給人畫畫,那會兒生意不錯,每天總能有兩三個生意光顧,運氣好還能遇上出手大方的老外,給個十塊二十塊的兌換券或者美金,小三年下來,不光生活費能夠自理,還攢下了幾千塊的存款。
這讓來到這里的趙坤有點小竊喜,總算不是一窮二白,不像某些穿越人士那樣,初到此地為了一日三餐不得不去撿破爛啥的。
其實原身的家庭條件還是不錯的,畢竟這年頭能夠有條件培養一個孩子從小學畫畫。說句難聽一點的話,普通家庭的孩子想學畫畫,可能連油彩都買不起。
原身當年是想考中央美院油畫系的,可惜沒考上,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報考了北電的導演系。當然北電導演系也不是阿貓阿狗能夠隨便考考的,當年招生不過十五個名額,很多都被電影系統的子弟所瓜分。不是說有什么黑幕,而是這些電影子弟從小耳聞目染,見識自然高人一等。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七八年那會導演系恢復招生考試中一道大題是“淺析電影《英雄兒女》對當代文藝工作的啟示”,考生之一的田壯考得高分,因為他的父親就是這部片子的主演,同時還是製片方北影廠的老廠長,從小到大聽的最多的就是這部電影。
原身能夠考上北電導演系,家里也是七拐八彎託了關係,加上自己爭氣考的不錯,才成為這一屆導演系招收的十五個幸運兒之一。
導演這個行業對於美學和構圖、色彩等和美術相關的知識要求很高,導演系招生時就比較偏向美術生。他們這一屆錄取的十五個當中就有好幾個都是報考中央美院失利的考生,除了趙坤之外,還有美院附中畢業的王曉帥、路學常,以及上海美術製片廠的美工樓燁。這幾位都是日后在華語影壇響徹的名字,被譽為“節更新)
一陣透著寒意的秋風卷著地上的落葉吹來,讓沉入思緒的趙坤不禁打了個寒顫。太陽已經逐漸西下,時候不早了,又是沒開張的一天。
他雙手撐著膝蓋站起來,習慣性地甩了甩被秋風吹亂的那一頭文藝范的披肩長發。
沒錯,長發是這年頭文藝范最顯眼的標誌。原身沉默的外表下也同樣隱藏著一顆導演的心。
趙坤一開始很不適應,關鍵原身這孩子太埋汰,一頭長毛油膩膩的都快打結了,真想一剃了之。可轉念一想,自己還得擺攤給人畫畫呢,一頭文藝范的長髮就是一塊活招牌,一看就很有逼格。
於是乎等他平靜下來第一件事就是洗頭,好傢伙,足足用了小半瓶的海鷗洗髮膏才算把這頭長毛洗乾凈。
再一瞧,感覺還不錯,頭髮茂密飄逸,微微自然卷,有點大波浪的意思,絕對比汪海林有范。
至於長相嘛,雖不是傳統認知中的美男,卻也輪廓分明,看著特別精神。尤其一米八二的大高個,徹底拯救了他前世的身高焦慮,再也不用跟各種增高鞋較勁了。
風有點大,趙坤從褲兜里摸出一根皮筋,熟練地把隨風飄散的頭髮扎了個馬尾,轉頭瞟了一眼旁邊的照相攤,這一天似乎也沒多少生意,有些小鬱悶的心情頓時平衡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