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當聽完王立新轉述的劉威銘的“方法”后,曹副總整個人的表情都變得復雜起來。
“我覺得方法可行,對方既然不講道理,咱們也沒必要跟他們客氣。只要有運-10的核心設計團隊的名單找人去跟他們私下談就行了。何況,明面上又不是咱們的人去談。”
“行,這事你看安排誰去?”
曹副總雖然覺得劉威銘的提議實在是不講武德,可運-10生產線已經被麥道以要建設MD-82飛機生產線為由給拆了。
除了當初被拯救的核心資料,其他的資料也都沒了。
MD-82的生產,關鍵核心零部件都是從國外運回來的,國內只負責安裝,這就導致整個運-10的配套系統也處于崩潰的邊緣。
設計團隊已經有人被調離。
調到其他單位的人,可以直接一紙調令調到蓉城。
唯一就剩下留在滬市大飛機廠5703里的核心設計人員。
“對了,這事要不要跟民航那邊打個招呼?”
王立新走了兩步,停住腳步,扭頭問道。
“打什么招呼?不放人,麥道能做多少主?到現在他們還指望麥道真的通過合作把先進的技術轉讓給國內呢!”
一說到民航總局,曹副總就來氣。
按劉威銘的說法,民航總局不接受運-10沒有任何錯——運-10的設計方面問題不大,可生產工藝就有著很大問題:整個飛機最重要的機翼大梁跟中央翼盒框梁,本應一次鍛造成型。
國內只有3萬噸的模鍛機,在73年第三次試車成功,77年才鍛造出運-8所需的鋁合金框架。
而運-10是110噸級的大飛機,大梁跟中央翼盒框梁需要至少4萬噸以上的大壓機一次鍛壓成型。
裝備不夠,運-10的大梁采用了鉚接工藝,中央翼盒框梁則是分成幾部分壓制,最后焊接。
軍用,在戰時能造出來就行。
民用可不行!
尤其是這年頭的中國,坐飛機都是有級別限制的!
誰敢冒險?
“他們也希望通過合作能引進國外最先進的航空制造技術。”
王立新嘆了口氣。
事情已經如此,說什么都沒用了。
“不用給他們打招呼。等人都到了蓉城,再給他們打招呼吧。”
曹副總沉默了片刻,才開口說道。
于是,王立新立即就去安排。
······
又到了下班時間。
作為原運-10副總設計師的程不時,沒有回家,而是去了所長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