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平怎么不說話?”
呂光軍看著站在主席臺上的蘇定平,有些焦急的問道。
他也擔心蘇定平第一次出現在如此大的場合,面對底下超過4500位海軍官兵,會不由自主的緊張。
“緊張肯定會有一點的。”孫永國道,“別說定平了,就是我們上去,也會緊張!”
呂光軍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雖然他和孫永國都是研究院的院長,也參與過多次重大項目的攻堅工作,并負責多次項目開啟前的誓師大會。
但那些都是對手底下的科研人員。
還從來沒有一次像現在這般,動靜如此之大。
4000位普通海軍官兵,500位海軍技術工種,除去部署在周邊負責警戒的一百多人,還有三百多位萬龍帶過來的負責安保的海軍官兵,加上三大研究院除呂光軍、孫永國兩位院長之外的39人。
足足4900多人!
一個旅的編制也就3000-5000人。
“緊張是難免的。”看著蘇定平,許棟國開口道“但他畢竟是這次重大保密項目的總工程師,需要他給同志們鼓舞士氣!”
緊接著,許棟國又補充了一句。
“他的作用,誰也取代不了。”
孫永國連連點頭。
之前幾次重要場合,他就有意無意的在培養蘇定平相關方面的才能。
為的就是將來有一天出現這種情況。
他和呂光軍除了是參加攻堅的主要人員,還有另一個重要身份,就是負責協助蘇定平管理這么多的軍工專家和海軍官兵。
如果蘇定平能夠打響漂亮的第一槍,后面管理起來將更加容易。
海軍管理海軍,那是下級對上級命令的服從。
而想要讓軍工專家對海軍官兵管理起來如同揮舞臂膀那般如意,所有的要求能夠切實完善的落實到位,難度很大。
上下一條心,揮之如舞臂,尤為重要。
萬龍靜靜地站在許棟國邊上,看著不遠處萬眾矚目的蘇定平。
來之前他怎么都想不通,海軍到底有什么大動作,可現在,他明白了。
更讓他震撼的是,調動數千人的大項目,其主要負責人居然是蘇定平!
五個月前,當時在張工農實驗室看到蘇定平的那刻,對方還是個初入大四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