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朝廷應該積極爭取時間備戰,準備錢糧物資,調兵遣將,修建關隘工事,這才是有效的應對之策,準備充足后,調集大軍進攻幽州,這樣一來,把安祿山的判亂壓縮到幽州局部,河北、河東、河南等地都不會被戰爭波及。
但楊國忠偏偏不識時務,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他非要捅開來,身為宰相,什么戰備之類都不考慮,天天在李隆基面前說安祿山要造反,必須把他調回朝廷殺掉,昏庸之極的李隆基還真聽他的話,調安祿山回朝,這就等于打破了默契,不承認安祿山擁兵自立,安祿山當然就公開造反了。
實際上,現在楊國忠已經和安祿山勢同水火,安祿山殺了楊國忠的兒子,楊國忠怎么可能善罷甘休?
楊國忠已經兩次彈劾安祿山沒有按期來朝廷述職,但天子都保持沉默,現在李隆基還稍微清醒,但隨著虢國夫人對李隆基的控制加深,情況就難說了。
李鄴沉思良久道:“父親只要把關中糧食準備充足,保證朝官俸祿,不要把財政膿包捅破,維持朝廷的平衡穩定,不我估計兩年之內,安祿山就要造反了。”
“可如果不捅破,那些爛帳就變成了我的責任。”
“我的意思是說,父親可以向天子秘密匯報,但不要把它直接公開出來,公開出來,朝廷和整個天下都要陷入動蕩了。”
李岱無奈地點點頭,“韋見素今天也是這樣勸我的,不是替楊國忠捂爛,而是要維持朝廷穩定。”
李岱負手走了幾步道:“鄴兒,河中還有多少錢?”
李鄴緩緩道:“帳上還有百萬金幣。”
“實際上呢?”
“實際上有多少我不能說,我要養軍隊,不光是河中軍,現在還有安西軍了,近四萬軍隊,朝廷只給了三成的軍俸,其他七成軍俸和士兵的糧食給養都要我自己想辦法,我最多再給朝廷五十萬金幣,再多就不能給了。”
進入八月后,距離婚禮的時間也一天天近了。
河西裴家以長子裴伽帶隊,一大家子浩浩蕩蕩二十余人抵達京城。
斜對面的高升客棧已經騰出來了,李鄴的手下只留十幾人幫忙,其余都回了城外軍營。
李鄴來到客棧,拜訪了大舅裴伽。
裴伽年約四十歲,他的兒子便是裴琇,目前在萬里之遙的咸海城鎮守,情況還不明。
兩人在房間坐下,裴伽取了一封鷹信給了李鄴,“這是碎葉發給你的,我順路給你帶來了。”
李鄴接過鷹信笑問道:“大舅過來,一路還順利吧!”
裴伽笑道:“總的說還順利,你外婆本來也想來,但她年紀大了,路上勞累,她承受不起,我們都不讓她來。”
李鄴也笑道:“年紀大就別跑了,我回碎葉的時候,再去順路去探望她老人家。”
“你都是安西節度使了,還要回碎葉嗎?”
李鄴點點頭,“肯定要先回碎葉,到明年開春后才能去安西,明年會很辛苦,碎葉安西兩頭跑,還要對吐蕃發動攻勢。”
“銹兒和小安怎么樣?”裴伽又笑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