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明點點頭,“差不多已經箭盡糧絕了!”
獨孤烈半晌道:“我記得上次鄴兒不是送來幾百大箱財物嗎?”
獨孤明苦笑一聲道:“都給太上皇陪葬了,左藏庫好容易才積攢的一點點財富也全部陪葬了,就這樣,天子還痛哭流涕,說愧對太上皇?!?/p>
“難怪窮得要飯了!”
獨孤烈看了看鷹信,笑道:“居然把荊襄也一起算進去了,天子會答應嗎?”
“這是打包賣的,如果天子不肯,那都別談了,而且我剛剛聽到一個消息,梁崇義的兒子梁寶兒前天晚上失蹤了,荊襄的局勢很詭異,據說梁崇義可能會和李希烈聯手?!?/p>
獨孤烈嘆息一聲,“發行大錢重創軍隊士氣,導致軍心渙散,毫無斗志,梁崇義看到機會了,
人窮志短
政事堂內產生了巨大的分歧,相國李峴強烈反對把巴蜀兩道的吏權和財權賣給齊王。
當然,正式文書中不能這樣說,而是朝廷將劍南道和山南東西道的全部管轄權都下放給齊王,作為對朝廷的支持,河隴節度府將無償援助朝廷白銀五十萬兩,折合一百五十萬貫錢。
但不管用什么文字游戲,李峴都堅決反對這個方案,當初是他唇槍舌戰和隴右一點點討價還價爭來的利益,現在才過幾個月,又全部都放棄了,讓李峴情何以堪,他無法接受。
裴冕勸李峴道:“現實容不得我們再顧及面子,很多官員家里都揭不鍋了,物價飛漲,市場上大錢泛濫,到處是軍隊騷亂的消息,再不收回大錢,會出大亂子。
可收回大錢,我們也要拿出真金白銀,我們的今年的鑄錢量只有三十萬貫,距離所需還差得遠。
何況齊王是講規矩的人,每年都會有稅賦田畝和人口增減的報表交給朝廷,軍報也會及時送到朝廷,讓我們看到邊境安靖,百姓安居樂業,被吐蕃摧殘的民生也在慢慢恢復,說明齊王沒有辜負天子的委托,把河隴治理得很好,那么把巴蜀交給齊王又有什么不可以?”
裴遵慶也勸道:“李相國,其實我是贊成授權齊王消滅梁崇義,李希烈在淮西叛亂,強占江南稅賦七十萬貫,下一步漕運只能走荊襄了,可梁崇義難道就不會攔截朝廷稅賦?
他兒子逃走了,他更加肆無忌憚,有傳聞說梁崇義和李希烈暗中勾結,我相信絕不是空穴來風,就害怕連荊襄這條漕運路線也斷了,那江南的稅賦真的就沒法運到長安了。
每個月六十萬貫的軍費,二十萬貫的俸祿開支,這些都是每個月的固定支出,我們去哪里搞錢?李相國,很現實的問題啊!”
李峴長嘆一聲,“我知道財政很緊張,我也知道朝廷急需錢,天子殫盡竭慮,晝夜難寧,可我就擔心這個口子一開,以后后患無窮,好吧!表決一下,我投棄權票?!?/p>
政事堂當即進行表決,以四票贊成,一票棄權的方式,通過五十萬兩白銀換三道治權的決議,天子隨即批準了這個決議。
三天后,河隴節度府通過寶記柜坊將五十萬兩白銀上繳給了左藏庫,另外齊王李鄴個人捐錢十萬貫給朝廷用于皇宮開支。
朝廷解決了燃眉之急,天子李亨隨即下旨,停止乾元重寶在市場上流通,并承諾朝廷將收回個人手中的大錢,這便意味著大錢發行失敗,天子李亨隨即罷免了事,接任事。
隨著朝廷以最快速度兌換了士兵手中大錢,各地爆發的兵變事件也漸漸平息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