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微微笑道:“為了表示誠意,我們愿意適當支援朝廷財政。”
裴遵慶眼睛一亮,這是他最喜歡聽到的一句話,齊王愿意出錢買關中。
“不知道貴方具體能給多少?”
“三百萬貫,或者一百萬兩白銀!”
李鄴原本想給五百萬貫左右,但劉晏認為五百萬貫太多,給三百萬貫足夠了。
裴遵慶點點頭,“我會向天子匯報,另外,天子還提出了另一個方案,我們可以交換治理權。”
劉晏笑了笑問道:“怎么交換?”
裴遵慶緩緩道:“用關中和關內道交換劍南道和山南西道。”
對方居然肯把關內道拿出來了,這倒是一個機會。
劉晏沉思片刻道:“既然天子愿意拿出關內道的治權,那么我不妨再加三百萬貫,支援朝廷財政六百萬貫,換取關中和關內道的治理權。”
裴遵慶點點頭,“既然雙方都提出了各自的方案,那么回頭再商議吧!不知齊王殿下什么時候回洛陽?”
劉晏看了看齊王的計劃,這才對裴遵慶道:“預計齊王殿下后天下午返回。”
太子之憂
天子李亨已經返回了內宮,詔書事件讓他心中極為不舒服,他一直認為李鄴雖然被列為宗室,但畢竟是偏枝旁門,不是大唐正統,但沒想到太上皇竟然下詔承認李鄴具有正統皇位繼承權。
其實所有宗室子弟都有皇位繼承權,但沒有人會把這個規矩當真。
什么是宗室,也就是太宗皇帝的子孫,非太宗皇帝的子孫只能叫皇族。
但太宗那么多子孫呢,所以得排位,首先是正統,正統一般是天子的子孫,這是一代代傳下來的規矩,你不能說睿宗皇帝另一個兒子的子孫也有正統皇位繼承權,那就會亂套了。
所以必須是當前皇帝的兒孫才能叫正統,但如果太上皇有專門指定為正統,那也可以視為和天子子孫一樣有皇位繼承權。
比如李璘,他被太上皇認定為正統,在太上皇的威逼之下,李亨不得不冊封李璘為皇太弟。
太上皇一駕崩,李亨馬上找借口撤銷了這個皇太弟。
太上皇認定為正統的另外一個人就是李鄴,李鄴享有和李亨子孫一樣的皇位繼承權。
但李亨的子孫也很多,有數十人,那么肯定還有先后順序,一般以嫡長優先。
先是嫡長子為太子,如果太子去世,那就輪到嫡長孫,但如果太子有一個極為優秀的兄弟,那也可以不立嫡長孫,而立另一個兒子,李世民和李隆基都不是嫡長子。
所以這種嫡長順序只是相對而言,并不是一定非要立誰為繼承者,老大不行老二來,并不是。
只要不是嫡長子,其他人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