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鄴當即搖頭道:“他們現在不安全,我讓手下跟你一起回去,把他們交給我的手下帶回軍營,我要親自審他們!”
李鄴當即命令張云率領三百騎兵跟隨彭海鹽返回大理寺。
李鄴又派中郎將尤新武率領一千騎兵在城外接應張云,以免再遭到伏擊。
一千三百騎兵跟隨彭海鹽風馳電掣般去了。
李鄴又閉上眼睛,把思路理清楚,首先六十名契丹人和六十名高句麗人都是從遼東過來,他們是誰派來的?目前看契丹的嫌疑最大。
他們到了幽州,又被幽州的高麗人勢力分批送到洛陽,他們昨晚在城外伏擊了自己。
六十名契丹刺客逃掉了,六十名高句麗刺客逃掉一半。
這里面有幾個問題比較蹊蹺,也比較關鍵。
一、這個幽州高句麗勢力是什么性質存在?如果他們是朱泚的人,那這個案子就清楚了,是契丹勾結朱泚對自己下手。
二、王思義在里面扮演了一個什么角色?他和這件事有什么關系?”
三、李輔國的人為什么要滅口?
四、最關鍵也是最重的問題,一百二十人究竟是不是契丹派來的?
五、剩下的刺客藏到哪里去了?
二更時分,外面傳來了急促的馬蹄聲,李鄴走出大帳,只見張云和手下抓了七八人而來,每個人被反手捆綁,頭戴帶著頭套。
張云上前抱拳道:“都帶來了,彭使君還派來一名懂高句麗語的手下替我們翻譯。”
一名中年男子走上前向李鄴行禮,“卑職余玄,大理寺主簿,會說高句麗的語言。”
“辛苦余主簿了。”
“另外,還有一個消息彭使君讓我告訴殿下,另外三十名高句麗刺客今天晚上被梅花衛抓住了。”
李鄴點點頭,“先審案吧!”
李鄴手下有專門的審訊軍士,手段殘酷,落在他們手上,沒有不肯開口的人。
半個時辰后,張云把幾份審訊口供交給了李鄴,李鄴翻看記錄,果然不出他所料,都是契丹軍中的高句麗人,從營州過來。
從他們出發的時間來看,他們最初的目標肯定不是自己,他們抵達洛陽時,獨孤老太太還沒有病逝。
自己是臨時決定來洛陽,對方不可能提前知道,那就只有一個解釋,對方臨時改變計劃,臨時改變了目標。
這里面就有一個問題,能做決策改變計劃的人一定在洛陽,而且這個人地位不低,居然敢決定刺殺自己。
這應該就是泉南生被殺的真正原因,泉南生知道這個人是誰?
這個人和李輔國有關系,至少是買通了李輔國,這個人會是誰?
就在這時,有士兵在帳口稟報,“啟稟殿下,梅花衛將軍王思義押送三十名刺客已經到門口了。”
這倒出乎李鄴所料,他連忙向大營外走去。
大營外停泊著幾輛大車,遠處有數百名梅花衛士兵,王思義迎上前抱拳行禮道:“啟稟殿下,這是卑職在城內搜捕到的三十名高句麗刺客,特來獻給殿下!”
李鄴點點頭,“王將軍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