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二人也和李岱一樣,也是前來參與立太子的商議討論。
韋見素坐在李岱身邊,低聲道:“估計新太子會在李系和李倓之間產生?!?/p>
李岱點點頭,“閹黨會選擇趙王,平庸軟弱,容易控制?!?/p>
“一點沒錯,在立太子上,文官集團和閹黨集團又將是一場殘酷的斗爭,就看誰最后能影響到天子。”
“那天子偏向誰?”
韋見素搖搖頭,“不知道,天子從來就沒有表態,好像并不熱心,基本上沒提過太子之事?!?/p>
這時,顏真卿湊上前道:“天子偏向趙王!”
“顏公怎么知道?”
顏真卿淡淡道:“我給天子寫過一幅中堂,就是太宗皇帝自鑒錄中那句話,‘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結果這幅中堂天子賜給了趙王,就年初的事情。”
韋見素和李岱對望一眼,恐怕真是這樣,天子不喜歡強勢的兒子,比如長子李豫,天子就不太喜歡,長子不幸病逝,天子也沒有太多的傷感。
相反,趙王李系懦弱無能,天子倒反而喜歡他。
有天子本身的喜好傾向,加上閹黨的推波助瀾,恐怕文官集團這一場要輸。
這時,相國的討論也出現了分歧,并不是所有相國都支持楚王李倓,
兩祠合并
李岱今天要處理收取府宅和東祠的事宜,東祠已經到了無法維持的絕望時刻,所以的族人都投奔了西祠。
東府這邊出了一件大事,就在幾天前,老大李岫在教坊鬼混,被人割去了頭顱,墻上留下幾個血淋淋的大字,‘告密者死有余辜!’
這應該是李珍事件的后遺癥,李岫充當了告密者的角色,還是被人發現了,死者都是大唐權貴,他們的家人怎么可能放過李岫?
李岫有兩個兒子,長子李渝出任涼州長史,和父親斷絕了關系,次子李池原本李輔國答應他出任郿縣縣尉,結果李輔國變卦,李池啥都沒有得到,在家中賦閑。
李岫死了,東祠這邊只剩下李崿一人,但老二李崿一家被流放嶺南,不知何時才能回來。
而老四李岷則因投靠安祿山被朝廷處死,老三李嶼則參與李珍造反事件也被處死,李岷和李嶼的兒子也投奔了西祠。
東祠這邊只剩下李池一人,他根本擔不起任何事情,連父親的后事都辦不了,還是求叔父李岱幫忙。
前幾天,全體族人一致同意,將平康坊主宅交給家主李岱居住,改名為安陽郡王府。
李岱也沒有客氣,這是自己父親的主宅,他必須接手過來,而宣平坊的宅子才是李岫的宅子,李岫仗著自己是長子強行搶走了主宅。
李岱來到主宅旁邊的祠堂,祠堂院子里搭起了靈棚,李崤帶著幾名族人在這邊忙碌,他是副族長,族長雜事基本上是他負責。
李岱先進靈棚給大哥靈位上了一炷香,又安慰李池幾句。
李池低聲問道:“五叔,我大哥會回來嗎?”
李岱搖搖頭,“已經派人趕去涼州通知了,但路途實在遙遠,你父親大后天就要下葬了,李渝無論如何也趕不回來,或許他會回來在墓前磕兩個頭,但他是否愿意守孝三年我不敢說,家族也不想勉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