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見殿下有如今的成就,微臣由衷地高興?!?/p>
李鄴點點頭問道:“魯王情況如何了?”
“回稟殿下,魯王得到殿下的神藥相助,從死亡邊緣拽回來了,但聽說毒藥已經損壞了魯王的內腑和頭部,可能壽命活不過四十歲,還有,魯王殿下可能會時常神志不清,這是御醫說的?!?/p>
“刺客是誰,查到了嗎?”李鄴又問道。
“回稟殿下,卑職就是為此事而來!”
李鄴眉頭一皺,“出什么事了?”
“案子雖然破了,是李希烈派人刺殺,各種證據俱全,不過”
彭海鹽又把破案經過詳細敘述了一遍,最后道:“雖然證據齊全,但卑職覺得還是有些蹊蹺。”
“哪里蹊蹺了?”李鄴笑問道。
“
四大承諾
李鄴率領十二萬大軍撤離了汝州梁縣,天子李亨得到消息后,不由長長松了口氣,他終于可以睡一個安穩覺了。
不過李亨現在有點頭大魯王刺殺案,雖然孫子李適性命保住了,但他身體遭到巨大創傷,很難再成為皇位繼承人,引起了百官的憤怒。
百官們紛紛要求嚴懲兇手,并要求限制宦官權力,
這一次李亨也對李輔國極為不滿,李希烈和魯王沒有任何交集,不可能刺殺魯王,只能是李希烈為了討好某人而刺殺魯王,而這個人十有八九就是李輔國。
李亨負手在御書房內來回踱步,如果自己要立次子李系為太子,現在文官那邊倒不會怎么反對了,倒是權宦集團會反對,他們一心想立五歲的定王李侗為太子,理由是李侗是張皇后所生的嫡子。
雖然這個理由不錯,但李亨明白權宦們的私心,五歲的孩童更容易控制。
李亨雖然很信任宦官,但他在使用宦官上也有底線,他的底線就是皇帝控制宦官,而不是宦官控制皇帝。
這次魯王刺殺案終于讓李亨有點醒悟了,他不能再任由權宦集團坐大。
他現在要做兩件大事,一件事是削弱李輔國的權力,增加魚朝恩和程元振的權力,挑起權宦集團之間的內斗。
事資格。
同時任命大學士李鄴為門下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任左相,原左相崔渙改任戶部尚書,出任財相。
隨著李揆罷相和李岱入閣為相,政事堂的面貌頓時為之一新,形成了以裴遵慶、李岱、崔渙、杜鴻漸四人為首的文官集團,在政事堂內占據了絕對優勢,權宦集團在政事堂中的代言人只剩下元載一人。
而權宦集團內部也出現了權力調整,免去李輔國梅花衛都統領之職,梅花衛改由程元振統領,實行元帥府大印輪換制度,每人掌印一年,從魚朝恩開始,魚朝恩執掌元帥府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