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一塊四戰之地,東可進江南、江淮,西可入巴蜀,南可吞洞庭,北可上襄宛,尤其是接應巴蜀,下一步殿下必然是攻打李璘?!?/p>
雷萬春沉吟片刻道:“鄭司馬指的是荊州?”
其實不止是荊州,西可入巴蜀指的是峽州和歸州,南可吞洞庭指的是岳州,東可進江南、江淮指的是鄂州和沔州,北可上襄宛指得是荊州,雷將軍占據這六州,就為將來殿下將來的發展打下了根基?!?/p>
鄭鞠的一番話令雷萬春深以為然,而且他事先已得到李鄴的授權,在危急時刻,他可以做出合適自己的決策。
當然還有另一個因素,三萬巴蜀降軍實際上并不是巴蜀人,大部分都是江南西道人,跟隨李璘去了宣州,又從宣州前往巴蜀,那么把這三萬軍隊安置在江南西道的鄂州和岳州最合適不過。
思慮良久,雷萬春做出決定,暫時取峽州、歸州、荊州、岳州、鄂州、沔州六地為立足之地。
三天后,大軍開始渡過長江前往岳州和鄂州
荊襄的局勢變化影響深刻,這是因為荊襄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它是更大的一個四戰之地,所以當天子李亨得知梁崇義違抗自己旨意,出軍占據了襄陽,頓時大怒。
當即要下旨革去梁崇義的節度使之職,但李輔國勸止住了。
“請陛下息怒,荊襄的情況我們并不是很了解,梁崇義出兵一定有他的原因,陛下不妨再等幾日,微臣相信梁崇義一定會有報告送給陛下!”
李亨按耐住怒火道:“朕答應過齊王,以大局為主,讓荊襄軍集中兵力阻擊李璘軍東進,朕還下旨要求梁崇義保持克制,但他違抗朕的旨意,朕的承諾又算什么?朕又該怎么向齊王交代?”
“陛下可以向齊王解釋清楚,這是梁崇義的擅自行動,并非陛下的本意,況且當初朝廷和齊王達成過荊襄協議,要求他退出荊襄,齊王既然簽字了,那么荊襄發生的一切應該和他無關,陛下又何必在乎他的感受?”
“話是這么說,但實際上,季廣琛不是他留下的棋子嗎?他實際上依舊通過季廣琛控制著荊襄。”
李輔國搖搖頭,“陛下,我們不應該去管實際上是什么樣子,我們只管明面上的規矩,規矩就是他全退出荊襄,荊襄已和他無關。”
這時,有侍衛稟報,“陛下,南陽節度使梁崇義派人送報告給陛下!”
正在說他呢!報告就來了,李亨當即令道:“把報告呈上來!”
梁崇義是節度使,他直接向天子李亨匯報,可以繞過政事堂。
有內侍將梁崇義的報告呈給天子李亨,李亨迅速看了一遍,臉上的不滿稍微緩和一些。
李輔國在一旁察言觀色,知道梁崇義必然在報告中認錯,肯定有列了一堆理由。
李輔國很了解李亨,知道他內心其實是很贊成奪取襄陽,主要是害怕李鄴翻臉,至于天子承諾倒不是很重要。
李輔國小心翼翼道:“陛下,梁崇義怎么說?”
李亨把報告遞給他,“大將軍自己看看吧!”
李輔國連忙接過報告看了一遍,梁崇義在報告中說襄陽無兵鎮守,機會極為難得,他斗膽出兵替朝廷占領了襄州,一切后果由他來承擔,懇請朝廷立刻派州縣官員接管荊襄。
在報告最后他提到了,為避免和荊襄軍隊開戰,他把荊襄軍的家眷都禮送出襄州,同時,荊州、峽州和沔州還在對方手中,他沒有出兵占領。
“陛下,梁崇義很替朝廷著想?。“岩磺胸熑螖堅谧约荷砩?,利益給朝廷,而且他很克制,沒有和雷萬春的軍隊交手,微臣覺得,這里處理,李鄴應該無話可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