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我們走運了。”
阿斯吉放下望遠鏡,指了指遠處的一座塔吊。
“我也是這么想的……”
邵明從瞄準鏡中看去,在塔吊下方能看到一個未完工的建筑工地。
那里堆放著不少的鋼筋和預制板,足夠將新連接的車廂全部加固。
他向下挪動了一下瞄準鏡,出現在視野中的是一排接著一排的居民樓,密密麻麻,不見縫隙。
到底是一座大城市,眾人已經很久沒有碰見過這么密集的城區了。
昨夜抵達克拉科夫郊外后,蘭伯特便把火車停在了一處田野中。
作為波蘭南部最大的工業城市,克拉科夫擁有超過70萬人口,是中歐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作為波蘭曾經的首都,這里現如今仍然是波蘭最大的文化、科學、工業與旅游中心。
當然,這個“現如今”也止步于半年以前。
瑞典人,奧地利人都曾統治過這座城市;蒙古人,德國人都在此地遭受過激烈的抵抗;這座在二戰中作為波蘭抵抗組織中心的不屈城市如今也敗倒在了變異體的狂潮中。
根據瓊斯的敘述,這里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列寧鋼鐵廠”,建筑、機械、食品加工行業也格外發達,各種倉庫和工廠環繞城市而建,可以說把這里作為出發營救宇航員的第一站是再合適不過了。
今天一早,團隊離開火車,馬不停蹄地前進了20公里,在中午抵達了市北的一棟高樓并開始設置前進營地。
之所以要設置前進營地,一來是因為克拉科夫市內的情況未知,市內鐵路線又相當復雜,火車很難前進到隨時能夠提供支援的位置;二來則是邵明和阿斯吉商量后認為團隊需要適應這種設置前進營地的辦法。
畢竟搜救區域是一片山區,火車運送的物資也就止步于十幾乃至幾十公里外,建立前進營地是必然的要求。
與其到時候調動混亂,倒不如先提前演練。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軍團的增援到達的這幾天內,大家都將在此地居住。
邵明接著說道:“根據軍團提供的地圖顯示,在克拉科夫東側十余公里處有一座軍需倉庫,但他們未對此地進行偵查,具體還剩多少物資在里面并不清楚。”
“我記得那座倉庫。”
阿斯吉說。
“那里離附近的小鎮不遠,最好不要抱太大的期望。”
曹喆把一只腳踩在窗戶上,嘴里叼著煙說:“軍事基地,應該沒這么容易被搶吧?”
蘭伯特抱著酒精灶從他身邊經過,嘀咕了一句。
“軍事基地不被搶的前提是有軍人,軍人都后遺癥發作躺下了哪兒還有人站崗。”
“也是。”
曹喆扣了扣頭發。
“也不知道這里有沒有水洗個頭。”
“還是太奢侈了。”蘭伯特說。
“下午可以去軍需倉庫先檢查一次,如果路況良好,也許還可以去城東側的廠房搜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