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五歲的武瑛,還是日后的崔蘭姈,她的骨子里都是倔強的,寧死不屈是她反抗世界的第一選擇,可是,她明明不是壞人,她為什么要死?這是見證過許多樓里的小姐姐小哥哥死亡后崔皇后悟出來的感悟。”】
【“這青樓就像亂世,總有被逼入絕境但想要活著的人,或許是一個契機,或許是突然爆發的勇氣,一旦出現,他們一定會奮起反抗的。”】
是啊,這不就是農民起義的本質嗎?
在所有叛亂和起義之中,只有農民起義是最好處理的,也是最好從源頭掐滅的。
因為他們只是想要活著,哪怕有壓迫和剝削,但只要他們能茍活著,他們都不會反抗。
除非,是活不下去了。
他們眼中斗爭的,想要得到的,最根本的就是活著的希望,而不是功名利祿,這不是他們最本質的訴求。
他們是溫順的兔子,只有急了才會咬人。
“可憐的孩子。”無數人發出感慨。
他們一次又一次的表達著對崔蘭姈悲慘遭遇的同情。
看,世界上還是有明白人的。
“死變態,連小孩子都不放過!”
“這種人才應該下地獄!”
“造孽喲!”
大唐貞觀三年
不能再忍,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李世民作為封建王朝的帝王,即便再完美,他仍舊是有缺點的。
人無完人,但他是一個愿意改變的帝王,是一個聽得進去意見的帝王。
天幕不是說,在后世人眼中,他才是大唐的開國之君嗎?
按照常理來說,開國之君對于朝廷的把控是最強的,那么,從現在起,他會建立一個比原本歷史上更好的大唐。
一個所有人都向往的大唐,他有自信,他可以做的更好。
長孫皇后就是在此刻,帶著太子李承乾,一大一小牽著手緩緩走進來的。
保護李世民的光幕沒有攔著她們。
“觀音婢,承乾,你們……”
“夫君喚我,我總是要來的,我想,作為天下女子的表率,陛下需要我。”
“陛下,臣妾可來遲了?”
長孫皇后對著李世民行了一禮,被從椅子上燙屁股一般跳下來的李世民扶著胳膊,然后牽著手,夫妻二人一同坐在寬大的龍椅之上。
“不曾,你來的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