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嬌本就不愛出門,骨子里是個深居簡出的性子。若非如此,婚前也不會僅與弘歷見過寥寥數面。即便后來弘歷殷勤相邀,她也多以身體微恙為由婉拒。
如今初為人母,這份喜靜的心性更甚。為著腹中皇嗣,她越發不愿踏出宮門,日常只在坤寧宮左近緩步徐行。
幸而坤寧宮庭院深廣,倒也足夠她舒展身心。
這般閉門靜養,既安撫了蘭嬌心頭那絲不易察覺的焦灼,也無形中為在外頭“恣意行事”歸來的弘歷,留出了一方可以如常相對的清凈天地。
那《男誡》不過是個引子。
此類規訓,極易催生陽奉陰違,于上行下效之道,終究流于淺表。
他想出了個新花招。
都說了他要開始自由發揮了,這才哪到哪,連他十分之一的功力都還沒發揮出來。
于是紫禁城的大臣們即將迎來新一波的暴風雨。
弘歷突發奇想,要在紫禁城最顯眼的地方太和殿廣場和神武門外,分別立一塊巨大的“真愛石”、“情比金堅碑”。
上面親自刻字,內容大概是:“弘歷此生唯愛鈕祜祿蘭嬌一人,日月可鑒,天地為證!六宮粉黛,皆不如卿!若有負心,天打雷劈!”
還要舉行盛大的“揭碑儀式”,要求宗室王公、文武百官觀禮。
那玩意的動靜就差敲鑼打鼓要給這兩塊石碑舉辦登基儀式了。
抗議不了的大臣們眼睜睜的看著皇上以超高的效率將這件事情辦完了,他們只好睜著死魚眼眼睜睜的看著這兩塊石碑。
儀式剛一辦完,某個救星就回來了。
阿里袞從瞻對風塵仆仆地回來,結果滿朝同僚瞅他的眼神兒,那叫一個復雜——三分羨慕,七分牙疼,活像他揣著個燙手山芋還渾然不覺。
大家伙兒心里直嘀咕:皇上再怎么…呃…“性情中人”,總不能在老丈人跟前也放飛自我吧!
丑女婿見岳丈,如今阿里袞在朝堂上站著,皇上總該收著點兒吧?
阿里袞,大清最后的希望啊!
老成持重的張廷玉大人,頂著一張寫滿“大清不易”的滄桑老臉,顫巍巍地踱過來,重重拍了拍阿里袞的肩膀,語重心長:
“阿里袞啊…你,可真是生了個‘好’閨女喲!”有個好女婿喲……
說罷,老人家搖頭晃腦,唉聲嘆氣地走了,連背影都散發著加班九九六的疲憊。
阿里袞原地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