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組織部部長推薦的干部,得到了滿意的崗位。而秘書長王曉亮則沒有在博州實現崗位調整。
李東沐作為副省長兼市委書記的推薦,沒有得到省委本輪的研究審議。
盡管不知道大家背后都是什么關系,但是可想而知,背后的競爭有多么的激烈。
本輪調整雖然沒有如愿,但是至少給博州市留下了空間。市委常委、秘書長和副市長趙曉娟之間大概率會給博州市委調整的空間。
對王剛來說,本輪的結果雖然沒有實現他的目的,但是看到李東沐的意圖也沒有實現,心中就又出現了曙光。
“市委秘書長的崗位沒有任何希望,但是副市長的機會還是可以推薦爭取一下的。”
處在主動位置的人,對一絲的不利就會有失落,而處在被動局面的人,看到一絲曙光,就以為是希望。
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轉眼間就已經到了四月下旬。
此時的萬山省已經沒有了任何冬日的嚴寒,正值春暖花開之際。
在此期間,李東沐也實現了對下轄縣區的走訪。除了有發展水運的謀劃以外,還發現了旅游業的前景。
因此,文旅局也從原本的邊緣躺平部門,變成了一個忙碌的單位。
五一前夕,調整的干部正式到位。
呂義紅正式擔任博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孫軍到任博州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提名監委主任。
丁鶴倫將兩人從省委組織部接回來,并第一時間向李東沐報到。
兩人走后,李東沐才知道,丁鶴倫和呂義紅之間竟然也有著匪淺的關系。
高云飛調研那天,就是丁鶴倫向呂義紅建議,不要讓王剛在現場,否則會壞了他的調任計劃。
因此,呂義紅與丁鶴倫之間的關系,也相當于李東沐多了一個可以信任的人。
至于李軍的安排,則是省委通盤的考慮,若是都安排為李東沐親近的人,擔心會出現第二個杜華廷。
李東沐事后也思考過這個問題,如果由他安排某個縣區有相同情況的干部調整工作,應該也會這樣部署。
兩個新人的到來,又為博州注入了新的血液,也讓曾經的勢力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
看著這個時間點,李東沐突然想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