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人質策略對科學家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道德困擾,雖然他們擁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來攻占重城,但他們不敢冒險行動,因為任何軍事行動都可能導致自己親人和平民的死亡,這種兩難境地讓科學家們只能采取被動防御的策略,而無法主動出擊解決問題。
正是由于這種被動防御的策略限制,巖石基地雖然在戰術上取得了一次次勝利,但在戰略上卻無法取得決定性的成果。
戰爭變成了一場消耗戰,雙方都在這種無休止的對抗中逐漸消耗著自己的力量和資源。
這種持續的防御戰雖然成功地保護了巖石基地的安全,但也不斷消耗著基地的人力物力資源,每一次戰斗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彈藥和裝備,每一次攻擊都需要動員大量的人員和資源,長期的戰爭狀態讓基地的所有人員都處于高度緊張和疲勞的狀態,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
更為嚴重的是,巖石基地面臨著一個根本性的人口結構問題,由于基地主要由科研人員組成,而這些科研人員絕大多數都是男性,少量的女性也沒有生育能力,這種不平衡的人口結構意味著基地無法實現人口的自然增長和更新,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老齡化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
在戰爭的消耗和時間的流逝雙重作用下,巖石基地的科學家們開始逐漸老去,由于沒有新的人員補充,基地的人口數量持續減少,技術傳承也面臨著嚴重的斷層危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最終,隨著最后一個科學家的老去,這個曾經輝煌的巖石基地變得空無一人,這種結局既是悲劇性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數十年的戰爭消耗了基地的所有人力資源,而人口結構的缺陷則使得基地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最后一個科學家即將離世的時候,他做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重要決定。
面對基地即將徹底荒廢的現實,科學家決定將巖石基地的防御系統完全交給人工智能管理,這個決定不僅是對人工智能技術的信任,也是對未來可能到來的威脅的預防。
這位最后的科學家給人工智能下達了嚴格而明確的指令:擊毀所有進入警戒線范圍內攜帶武器的人類,這個指令的目的是確保基地的安全,防止任何敵對勢力占領和破壞基地的設施,這個指令也體現了科學家對宗教極端分子的深度不信任和強烈敵意。
,這位科學家還做出的另一個更加深遠和災難性的決定,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選擇將氣候改造設備調整為加速運行模式,將八氟甲烷的投放量增加了無數倍,這個決定的動機是復雜而矛盾的,既包含了對人類文明失望的絕望情緒,也包含了對星球未來的極端關切。
這種大幅度增加溫室氣體投放量的做法立即產生了災難性的后果。
八氟甲烷的超強溫室效應開始發揮作用,導致這顆星球的溫度開始急劇上升,原本適宜的氣候很快就變得炎熱難耐,溫度持續攀升,直到現在達到了五十攝氏度左右的極端水平。
這種極端高溫對整個星球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所有剩余的冰川快速融化,高溫導致水汽蒸發極其嚴重,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蒸發到大氣中,然后以降雨的形式落到海洋中,無法再為陸地提供水源。
河流系統的干涸是這種環境惡化最直觀的表現,那些曾經滋養著無數生命的河流現在都變成了干涸的河床,只留下龜裂的土地和枯死的植物殘骸。沒有了水源的滋潤,原本繁茂的植被迅速枯萎死亡,整個生態系統面臨著徹底崩潰的危險。
動物們也無法在這種極端環境中生存,大量的物種開始滅絕或遷徙,那些無法適應高溫環境的動物紛紛死亡,而那些試圖尋找新棲息地的動物則面臨著食物短缺和棲息地破壞的雙重威脅,整個星球的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生態平衡完全被打破。
對于人類來說,這種環境惡化同樣是致命的威脅。
五十攝氏度的高溫已經超出了人體的承受極限,長期暴露在這種環境中會導致中暑、脫水、器官衰竭等嚴重后果,即使有一定的防護措施,人類也很難在這種環境中進行正常的生產和生活活動。
農業生產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極端高溫和水資源短缺使得絕大多數農作物無法正常生長,糧食產量急劇下降,畜牧業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家畜無法在高溫環境中生存,畜產品的供應嚴重不足,食物短缺成為了人類面臨的最直接和最緊迫的威脅。
最后一個科學家做出摧毀這顆星球決定的背后,反映了他對人類文明前景的深度絕望和極度失望。
在科學家看來,宗教極端分子的統治已經徹底毀掉了人類在這顆星球上發展的可能性,科學理性被愚昧迷信所取代,技術進步被宗教教條所阻撓,整個文明正在不可逆轉地走向衰落和毀滅。
在這種絕望情緒的驅使下,他認為這顆星球的人類已經沒有了未來,與其讓他們在愚昧和痛苦中慢慢死去,不如通過環境災難來結束這種無意義的存在。
科學家的這種想法雖然極端,但也反映了一個理性主義者面對非理性力量時的無奈和憤怒。
然而,即使在做出如此極端決定的同時,這位科學家仍然為這顆星球留下了一線希望的曙光,他深知自己的決定可能是錯誤的,也認識到未來可能會有更有智慧、更有能力的人來到這顆星球,因此,他將基地的最高權限留給了外來人類,讓他們有機會重新評估情況,并做出更加明智的決定。
現在,決定這顆星球命運的權力落在了陳楚的身上……
喜歡星河征途請大家收藏:()星河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