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正如人工智能之前承諾的那樣,屏幕上清楚地提示他已經獲得了這間主控室的最高管理權限。
這種最高權限意味著陳楚可以訪問基地的所有數據庫、控制所有的系統、調用所有的資源,這是一種極其重要和敏感的權限,通常只有基地的最高指揮官或者創建者才能擁有。
通過光腦系統提供的詳細信息和歷史記錄,陳楚很快就搞清楚了這間主控室以及整個基地的來龍去脈,這些信息就像一幅歷史畫卷,向他展示了這個基地從建立到現在的完整發展歷程。
正如陳楚之前的推測,這間主控室確實是一個模塊化的系統組裝而成的,這種模塊化設計的優勢在于靈活性和可擴展性,能夠根據不同的需求和環境條件進行快速的部署和調整,整個主控室可以被拆分成若干個標準化的模塊,每個模塊都具有獨立的功能和完整的接口,可以像積木一樣進行組合和重組。
事情的經過確實如陳楚所料,相對簡單而清晰。
在將近兩百年前,一支龐大的人類艦隊經過長途跋涉,終于找到了這顆適宜居住的星球,然而,他們的登陸過程并不順利,在海邊遭受了來自海洋巨獸的重創,損失慘重。
盡管遭受了嚴重的打擊,但人類艦隊依然保留了相當強大的科技能力和技術儲備,這些幸存者們并沒有被困難擊倒,而是迅速調整策略,開始了在這顆新星球上重建文明的偉大工程。
在重建過程中,人類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建造一座堅固的城市作為新文明的中心。這座城市后來被稱為重城,成為了這顆星球上人類文明的象征和核心。
在建造重城之前,人類需要解決一個關鍵的問題:尋找合適的建筑材料。
通過系統性的地質勘察和資源調查,人類發現了這座巨大的采石場,這里的巖石質量優良,儲量豐富,完全能夠滿足建造重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這個位置的地理條件也非常適合建立一個綜合性的工業基地。
因此,人類決定在這個采石場建造一個多功能的基地,不僅為重城的建設提供建筑材料,還承擔其他重要的功能。
這座基地還承擔著一個更加重要和宏大的使命:改變這顆星球的整體氣候環境。
原來,當人類艦隊最初降落到這顆星球時,他們發現這里的氣候條件并不完全適合人類的長期居住和發展,這顆星球的平均氣溫相對較低,季節變化不夠明顯,大氣成分也與人類的理想生存環境存在一定差異,雖然這些條件不會立即威脅到人類的生存,但對于建立一個繁榮昌盛的文明來說,確實存在不少限制和挑戰。
為了讓這顆星球的氣候變得更加宜人,更適合人類的生活和發展,人類決定實施一個雄心勃勃的星球改造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就是在采石場基地建造一套專門的氣候調節設備,通過人工手段來改善整個星球的氣候環境。
改善星球氣候的技術方案經過了深入的科學研究和論證,最終確定了一個既有效又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溫室效應來提高星球的整體溫度,具體的實施方法是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特定的溫室氣體,然后將這些氣體釋放到大氣中。
在眾多可能的溫室氣體中,科學家們選擇了八氟甲烷作為主要的氣候調節介質。這種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八氟甲烷具有極其強大的溫室效應。根據科學測算,八氟甲烷的溫室效應強度是二氧化碳的倍,這意味著即使釋放相對較少的八氟甲烷,也能夠產生顯著的氣候變化效果。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這種超強的溫室效應能力使得八氟甲烷成為快速提升星球溫度的理想選擇,通過精確控制八氟甲烷的生產和釋放量,人類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對整個星球氣候的有效調節,將原本偏冷的環境改造成更適合人類居住的溫暖氣候。
更令人興奮的是,地質勘探結果顯示,這個采石場的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碳元素和氟元素資源,這些元素正是生產八氟甲烷所必需的原料,而且儲量極其豐富,幾乎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種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為氣候改造計劃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有了充足的原料供應,人類就可以建造大規模的化學反應設施,持續不斷地生產八氟甲烷。這些設施被巧妙地設計和建造在采石場的地下空間中,既充分利用了開采留下的空間,又確保了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和隱蔽性。
科學家們為這個基地命名為巖石基地。
……
人類改造這顆星球氣候的宏偉計劃在最初的階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這個成功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的突破,更體現在對整個星球生態環境產生的深遠而積極的影響,僅僅用了十數年的時間,這個原本氣候偏冷、環境嚴酷的星球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顯著的變化首先體現在冰川系統上。
隨著大氣中八氟甲烷濃度的逐漸增加,強大的溫室效應開始發揮作用,星球的平均溫度穩步上升,那些原本覆蓋在高山和極地的巨大冰川開始出現融化的跡象。
起初,這種融化是緩慢而漸進的,只是在冰川的邊緣和表面出現一些水流。
隨著溫度的持續上升,冰川融化的速度開始加快。
巨大的冰川如同沉睡的巨人般開始蘇醒,無數年來積累的冰雪開始轉化為奔騰的水流。這些融化的冰川水匯聚成溪流,溪流匯聚成河流,河流最終流向平原和海洋,為整個星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豐富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