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質素”效應場的加持下,那顆直徑超過1500公里、原本質量高達億億噸的固態鎳鐵小行星炮彈,其慣性質量被暫時降低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程度——0。0001克。
這使得宏炮軌道能夠以相對“較小”的能量消耗,將其加速到一個近乎物理法則極限的速度。
嗡——!!!
一種撼動空間的低沉轟鳴以不周號為中心擴散開來。
那顆被縮減了質量的龐然巨物,在電磁軌道賦予的恐怖動能下,化作一道撕裂虛存的流光,以0。999倍光速的初速,脫離了炮口,朝著下方那顆金光燦燦的美麗星球,義無反顧地墜落。
炮彈離開炮口的瞬間,“零質素”效應場并未立即解除。
它依舊保持著那極低的質量,以近乎光速沖向大氣層。
“零質素”效應場的延遲時長,是礫巖計算后,特意調整的,為了研究不同于NGC6025dD行星的命中過程。
接下來的景象,超越了納帕星上所有觀測者,乃至所有文明對“撞擊”和“能量釋放”的認知范疇。
當這顆速度極致但質量極低的炮彈切入納帕星濃厚的大氣層時,并未發生傳統意義上的劇烈摩擦和燒蝕。
相反,由于它的質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速度又接近光速,它與大氣分子相互作用的物理過程,主要不再是機械碰撞和摩擦生熱,而是極端相對論效應下的能量轉移和量子效應。
首先,在炮彈路徑上的大氣分子,在被這顆相對論實體“掠過”的瞬間,并非被“推開”或“加熱”,而是因其攜帶的極端動能,盡管質量極低,但速度賦予其巨大的相對論動能,以無法理解的方式瞬間傳遞給前方的空氣。
這種能量傳遞并非均勻加熱,而是直接撕裂了分子的化學鍵和原子的電子軌道。
路徑上的大氣,在炮彈抵達前的億萬分之一秒內,就被其激發的超強沖擊波,一種相對論效應下的電磁激波,瞬間、徹底地電離!
從地面看去,天空中仿佛被一柄無形的、燃燒著純白火焰的巨劍劃過。
一道極其狹窄、卻亮到無法直視的純白色軌跡,從蒼穹之頂驟然出現,并以思維都無法跟上的速度向下延伸!
這道軌跡并非火焰,而是被完全等離子化、處于極度激發態的空氣分子在釋放出毀滅性輻射,其主要組成是極端紫外線和X射線,產生的純粹光化現象。
軌跡周圍,沒有被加熱的空氣膨脹,沒有沖擊波的聲音,聲音遠遠追不上。
只有一種詭異的、絕對的“寂靜”的毀滅。
白光所過之處,大氣本身仿佛被“蒸發”掉了一條真空通道,通道兩側是翻滾的、熾熱的等離子體墻。
這更像是一種對大氣層的“冷”切割,一種物理規則的局部刪除。
接著,這道死亡白光,以近乎無視時間流逝的速度,穿透了剩余的大氣層,直指那顆位于納帕星地核位置、被強大人工引力場約束、直徑約一萬公里的中央水球體。
就在炮彈的尖端即將觸及那浩瀚無邊的水體表面,距離可能僅有數千米之遙的剎那——
“零質素”效應場,延遲時間結束。
沒有漸變,沒有過渡。
就像開關被啪嗒一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