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起身,握緊了手中的拐杖。
“明天一早我就敲鐘,讓大家到村子的祠堂集合,當(dāng)眾宣讀官文,商量這土豆的事!誰愿意種,誰就得簽個字,擔(dān)起責(zé)任!”
她心里早盤算好了。
等到秋收時,普通人家一畝地頂多收八百斤土豆,甚至更少。
而她的田,靠著前世的知識和偷偷改良的育苗技術(shù)。
至少能翻一番,達到一千六百斤以上。
那時候,村里富余的產(chǎn)量她再低價收上來,集中處理。
她已經(jīng)在腦海里規(guī)劃好了。
把土豆切成薄片曬干,炸成香脆的薯片;或者磨成粉,做成小餅、丸子、羹湯;還可以腌制成風(fēng)味小吃。
這些精致的小零食,拿到城里去賣,專賣給那些有錢人家的太太小姐、少爺公子們。
他們圖個新鮮、講究口感,自然愿意掏錢。
想到這兒,宋綿綿嘴角不禁上揚,眼底閃過一抹精光。
第二天一大早。
天剛蒙蒙亮,晨霧還未散盡,她就趕緊起床生火熬了一鍋魚湯。
灶膛里的火苗噼啪作響,陶罐中的湯汁漸漸泛白,香氣彌漫在整個屋子里。
她特意加了姜片去腥,又撒了些野蔥提味,熬得濃香四溢。
提著熱騰騰的陶罐,她拍了拍圍裙,招呼大哥二哥一塊兒往水渠工地走。
晨露打濕了腳邊的草葉,空氣中帶著泥土和溪水的氣息。
三兄妹并肩前行,腳步聲在清晨格外清晰。
“黎大人!”
遠遠看見那一身靛藍官服的身影立在河岸指揮民工。
宋綿綿故意拉長聲音喊。
“您點的魚湯,來咯!趁熱喝!”
黎安正彎腰仔細檢查著土層夯實的情況,手掌貼在泥土表面,感受著其緊實程度。
清晨的露水尚未完全散去,指尖沾了些許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