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及此,黎安心中遺憾消散。
于是,他也不著急走了,就這么心安理得地留了下來,東看看,西瞧瞧。
黎安坐在院子中央的石磨邊上,靜靜地看著宋家人在灶臺前忙碌。
他們各司其職,動作默契,雖不言語,卻透著一股踏實與溫馨。
他望著這一切,心中莫名升起一種久違的安寧。
自從宋母知道黎安的真實身份后,心中激動。
當她看見女兒要在僅剩的一點白面里摻進粗糙的麩皮時,忍不住湊近宋綿綿。
“綿丫頭,那是朝廷派來的特使啊,身份尊貴,平日里山珍海味都不稀罕的主兒,給他吃這種粗糲東西,合適嗎?萬一惹了不快,咱們可擔待不起啊……”
宋綿綿聽罷,卻只是輕輕一笑。
“娘,咱們就是普普通通的莊戶人家,沒那么多講究。眼下又鬧了旱情,家家戶戶都揭不開鍋,能管飽就已是萬幸了。他既然來咱們家吃飯,那就得按咱們的規矩來,不能搞特殊?!?/p>
“再說了,人家是來查災情的,若是連百姓的真實日子都看不到,那這趟來又有什么意義呢?”
宋母想想,覺得也是,便不再言語。
當一碗顏色發灰、表面浮著幾根碎菜渣的雜糧粥端到黎安面前時。
他有些發愣。
“大人別嫌棄。”
宋父搓著粗糙的雙手。
“今年一開春就沒下過一場透雨,地里莊稼都枯死了,顆粒無收啊。官倉里沒開賑,糧店又漲價,這會兒正是最難熬的時候……我們這些鄉下人,能吃上一口熱乎的,就已經謝天謝地了?!?/p>
“沒事。”
黎安輕輕開口,隨即舀起一勺,吹了吹熱氣,仰頭咽下一口。
可他只是垂著眼,一口一口地吃著。
一家人見他吃得如此平靜,緊繃的神經這才漸漸松了下來。
宋母給小孫子軍軍夾了一小塊餅邊,孩子卻舍不得吃。
軍軍趴著碗邊,眼睛盯著碗底最后半粒米,伸出舌頭,一點一點地舔干凈。
看著這番情形,黎安心中發緊,愧疚無比。
他們希望特使能帶來轉機,能為這旱災之地帶來賑災糧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