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頓了頓,站起身,用樹枝輕點第二條線。
“玉池溪倒是水多,常年不涸,可地勢太低,若要引水過來,得逆坡而上,工程量極大。而且中間一段在鄰郡地界,真要挖渠,得先去跟那邊的刺史打官司、磨嘴皮子。等批文下來,黃花菜都涼了。等談妥,莊稼早就枯死了,百姓拿什么活命?”
黎安聽著,覺得有道理,眼中流露出對宋綿綿的肯定。
他對她真是越發好奇了。
這鄉野女子,究竟是如何得知這些地形水文與官場關節的?
她手中的樹枝最后點在小河溪那條線上。
“所以,最合適的,就是這條小河溪。”
“這段水流急、地勢高,咱們只要挖一條引水渠,水就能順著坡度自己流過去,根本不用額外費人力去抽水或者抬水。而且,這條路線經過的田地最多,沿途至少能覆蓋七八個村子的莊稼地,灌溉面積大,效率也高。一旦修成,旱季也不用愁了。”
黎安低頭看著地上的幾道線,眉頭微蹙。
而后又抬起頭,迎上宋綿綿的目光。
“你的想法,跟我基本一樣。不僅思路清晰,而且務實可行。今晚我就動手寫奏章,詳細陳述這條引水渠的必要性和具體規劃。一旦朝廷批準撥款,咱們立刻組織人手開工,絕不拖延。”
“遞了奏章上去,得多久才能有回音?”
黎安聞言,沉吟片刻。
“照常理來說,從地方遞到京城,再經六部審閱、內閣批閱,最后送到御前,這一整套流程走下來,大概得一個月吧。若是遇到政務繁忙,或是中間哪個環節卡住,時間可能還會更久一些。”
宋綿綿一聽,頓時瞪大了眼睛。
“一個月?等那么久,地里的苗早就枯死了,這修水渠的主意干脆直接扔進垃圾桶算了,趁早別提了!”
黎安微怔,有些疑惑。
“垃圾桶?什么意思?”
宋綿綿一愣,這才意識到自己剛才情急之下說漏了嘴,不小心把現代的詞兒帶出來了。
“啊……我是說,把這法子扔到茅廁里算了,就是表示這法子作廢了……就這么簡單。”
黎安似懂非懂,也沒再多問。
他只是默默記下這句話,心里覺得這姑娘說話真是古怪。
他跟著宋綿綿一路下山,腳下的山路有些濕滑,兩人走得很慢。
剛進家門,宋母就瞧見自家閨女身后跟著那來問綿綿去向的男子,背上還背著竹簍。
“哎喲,這是哪家的貴人來了?綿綿你也不早說一聲,我好歹收拾收拾屋子啊……”
宋綿綿把竹簍從黎安肩上取下來,擺到墻角。
“娘,別忙活了,他馬上就要走的,坐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