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謝天謝地,要不是有這一場機緣,咱們宋家早被這場禍?zhǔn)孪品恕!?/p>
他回想前幾日,家宅不寧,哭聲不斷。
這場劫難來得猝不及防,也幸好有她,才讓宋家在風(fēng)雨飄搖中撐了下來。
宋綿綿笑著安慰他。
“爹,你放心吧,我這本事,可是菩薩親傳的。”
她說著,伸手輕輕替父親拂去肩頭的草屑。
其實她心里也清楚。
所謂“菩薩點化”,不過是那一夜高燒昏厥后,腦海中突然浮現(xiàn)的無數(shù)醫(yī)方與咒訣。
她不愿多言虛無之事,只愿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真的能救人。
藥方在宋母母子身上見效,可到了別的村民那兒,效果就沒那么明顯了。
同樣的藥,同樣的劑量,有的人服后略有退熱,有的卻毫無反應(yīng)。
宋綿綿翻來覆去檢查藥材,確認(rèn)無誤,又親自觀察煎法,也沒發(fā)現(xiàn)差錯。
她眉頭越鎖越緊。
看來病癥并非完全相同,或許因體質(zhì)差異,需因人而異調(diào)方。
不少人開始鬧意見。
“綿綿,又有人來領(lǐng)藥了。”
宋齊重喊她一聲,麻利地把院子里的草藥分好堆,等著外頭的人來拿。
他知道,今日來的人情緒不穩(wěn),恐怕又是一場口舌之爭。
宋綿綿走出來,幫著一塊兒分藥。
此刻最要緊的,是讓大家相信這藥有用。
弄完消毒,她才開門,挨個兒跟大伙兒說清楚。
“這藥,真能治好這病嗎?”
一個中年漢子抱著孩子站在最前面。
他的兒子才五歲,昨日開始發(fā)熱,他急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可又不敢輕信。
這話一問,所有人都靜了下來,目光齊刷刷落在宋綿綿身上。
“不能馬上斷根,但能一點點緩。”
“我試了四次,一次比一次好。再試幾次,肯定能穩(wěn)住。”
“我知道你們急,我也急。但治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會繼續(xù)改方,直到每個人都好起來。請再給我一點時間。”
人群中,一個漢子冷著臉。
“你說行就行?誰信你?憑你一個黃毛丫頭的話,就想讓我們把命交出去?”
“咱們村兒這陣子已經(jīng)沒了六條人命,全都是一個村子的鄉(xiāng)親,大伙兒一起長大的,誰家哭聲沒聽過?你那藥,喝了沒兩天人就咽了氣,這不是你害的,又是誰?怎么倒怪起你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