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你們兩人叫來,就是想商量一下解決對策。”
說完,李東沐首先看向了國土規劃局局長陳澤。
“陳局長,你在國土部門工作多年,對我們江海區的情況最了解,除了向上爭取指標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法?”
陳澤皺了皺眉頭,區委書記深夜把他喊來,可是給他出了一個大難題。
“李書記,這幾年隨著市區框架不斷拉大,我們江海區進入了城市建設高潮,因此市政府下撥給我們的用地指標,主要傾向于城市建設和商業用地,工業用地指標已經多年沒有批復了。”
“自從您到任以后,產業集聚區的存量用地也基本上招引來了項目,因此工業用地僅剩極小的一部分。以我們區的情況來看,想要爭取工業用地確實很困難。”
聽過國土規劃局局長匯報后,李東沐白了對方一眼。
“你說的這些情況我都了解,把你喊過來就是看看有沒有解決辦法,比如有沒有閑置或者低效需要盤活的土地。”
李東沐的提醒讓一旁的趙龍突然有了想法。
“我記得前段時間到產業集聚區調研時,站在樓上看到旁邊有一處被臨街商鋪阻隔的坑塘,那一片的面積算下來應該也不小吧?”
“哦,您說的是那片廢棄的坑塘吧?在規劃建設產業集聚區前,那里是一處面積達300多畝的魚塘,因為當時市政府還沒有規劃到江海區,所以交通相對還是比較閉塞的。”
“后來省里要求各縣區建設產業集聚區,因此建設地選在了那里。但是因為中間有一部分的爭議沒有解決,因此只占用了一百五十畝,剩余的還有二百多畝一直閑置著。”
“二百多畝?我到產業集聚區調研好多次了,怎么沒有見過你們說的坑塘。”李東沐問道。
“李書記,坑塘的位置正好和中小企業孵化樓成夾角狀,只有在三樓以上靠東的那一間房才能看到,我也是無意中發現的。”
李東沐點點頭,怪不得他從來沒有見過,原來還有視角的限制。
“兩百多畝的面積是不小,可是它應該是農用性質的吧。”
“李書記,當初為了全局考慮,將三百多畝的坑塘一并上報上級土地部門,土地性質已經全部調整為了工業用地。只是因為存在糾紛和瓜葛,因此一直沒有動用。”
“二百多畝的工業用地,又和產業集聚區相連,如果加上存量用地,基本上能夠騰出將近三百畝的土地,應該是夠紅太陽集團投資建廠了。”
李東沐心中突然升騰出了希望,可是轉念一想,空閑了將近十年都沒有讓開發,糾紛應該不好化解吧。
“這處坑塘是誰的?個人可以擁有這么大面積的土地?”李東沐問道。
“土地是原村集體的,后來因為承包給了個人,承包合同簽了二十年,主要是因為賠償沒有談妥,再加上這個承包戶又不好溝通,因此方式政府決定等承包期到了之后,再考慮開發的事情。”
“承包到期后再開發,那就讓坑塘繼續在這里閑置著?這不是資源最大的浪費么?”
當前正是全力以赴促經濟、謀發展的黃金時期,不前進已經是退步,怎么能讓有重大項目等土地?
喜歡重生官場:從基層公務員干起請大家收藏:()重生官場:從基層公務員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