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四年六月,廣袤無垠的大洋之上,八艘大宋艦船宛如玄甲龍群,在墨綠深洋中奮力劈開層層波浪。
其中,滄瀾舸的硬帆被強勁的西風滿滿鼓起,發出獵獵聲響,仿佛是巨龍在振翅咆哮。
陳太初,手持六分儀,全神貫注地測量著日影。
陽光灑在他堅毅的臉龐上,勾勒出他專注的輪廓。
他手中的黃銅規尺在那本珍貴的《寰海輿圖》上緩緩移動,如同一位藝術家在精心創作一幅宏偉的畫卷。
隨著規尺的滑動,一條血痕般的朱線出現在海圖之上,那是他們此次航行的重要標記。
“順暖流三日,疾行一千八百里!”
陳太初的聲音沉穩而堅定,仿佛是在向大海宣告他們的勝利。
這簡單的話語背后,是他們對洋流的精準把握和對航海技術的高超運用。
王鐵柱,身材魁梧,力大無窮,宛如一座移動的鐵塔。
他站在甲板上,將測速浮標用力擲入海中。
浮標落入水中的瞬間,濺起一片白色的水花。
標尾的銅鈴在海風中急速鳴響,聲音清脆而急促,如驟雨般敲擊著人們的心弦。
王鐵柱仔細傾聽著銅鈴的聲響,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驚喜:“洋流時速竟達八里,較赤道逆流快逾三倍!”
這一發現讓整個船隊都為之振奮,他們知道,這股強大的暖流將成為他們此次航行的有力助手。
“置星斗帆!”
隨著一聲令旗的劈落,清脆的命令在海風中迅速傳開。
各艦的船員們迅速行動起來,他們身手矯健,如同敏捷的猿猴。
主桅上,墨綠狹帆被緩緩升起,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神秘的光芒。
吃風角度陡然一轉四十五度,艦船仿佛瞬間獲得了新的生命力,航行的速度明顯加快。
當艦首切開暖流邊界時,一幅奇異的景象展現在眾人眼前。
左舷的寒水青黑如鐵,透著一股冰冷的氣息,仿佛是一片沉睡的深淵;
右舷的暖流則靛藍生煙,散發著溫暖的水汽,宛如仙境一般。
兩者之間的分界線蜿蜒曲折,似巨龍的脊骨,在大海上勾勒出一道神奇的線條。
陳安,小心翼翼地捧出從汴京帶來的信鴿籠。
信鴿們在籠中撲騰著翅膀,發出咕咕的叫聲,似乎也感受到了即將到來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