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四年,二月二十,遼東,黃龍府,大宋遼東安撫使司。
朔風如刀,卷著冰屑,抽打著安撫使司衙門前那對肅立的石獅子。府衙內,炭火盆燒得正旺,卻驅不散遼東安撫使、知黃龍府事沈括眉宇間那化不開的凝重與寒意。他手中緊緊攥著一封剛從汴梁經由八百里加急送來、字跡潦草、內容驚心動魄的密報,指尖因用力而微微顫抖。
“太上皇復辟……康王作亂……秦王護駕東巡開德府……汴梁已陷……”每一個字都像重錘,狠狠砸在沈括的心頭。他雖遠在邊陲,但身為陳太初新政在遼東的核心推行者,他太清楚這突如其來的巨變意味著什么!朝中支柱傾頹,中樞權威崩塌,這剛剛穩定不過十余年的遼東大地,那蟄伏已久的暗流,恐怕立刻就要洶涌噴發!
“大人!”一名親信幕僚腳步匆匆地闖入書房,臉色蒼白,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驚慌,“完顏部……有異動!我們安插在哈爾濱(女真語阿勒錦,此時宋人稱哈賓)的眼線冒死傳回消息——完顏烏骨乃(完顏部現任族長)以‘祭祖’為名,已于正月十六離開黃龍府返回哈賓,至今未歸!這一個月來,哈賓城外女真各寨兵馬調動頻繁,日夜操練,打造器械!更可疑的是,野人女真(指更北方的生女真部落)的幾個大酋長,近期都秘密前往哈賓,與完顏烏骨乃會面!跡象……非常不妙!”
沈括“嚯”地站起身,手中的密報飄落在地也渾然不覺。他最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完顏部,這個曾被陳太初在遼東之戰中打斷了脊梁、被迫臣服、受封為遼東節度使的女真最大部落,這十多年來表面恭順,歲歲來朝,實則狼子野心,從未泯滅!他們利用大宋給予的官職便利,暗中吞并小部,招攬流民,開采礦山,積蓄力量,沈括多次上書陳太初提醒戒備,奈何中原事務繁雜,加之完顏部偽裝巧妙,一直未引起足夠重視。如今,中原一亂,這頭餓狼,立刻就要露出獠牙了!
“祭祖未歸……秘密會盟……頻繁調兵……”沈括在書房內急促地踱步,腦中飛速運轉,“他們是想趁中原大亂,朝廷無暇北顧之機,擺脫控制,甚至……恢復所謂‘大金’故土!黃龍府首當其沖!”
他猛地停下腳步,目光銳利地看向幕僚:“黃龍府內,完顏家留質的子弟情況如何?”
“回大人,完顏烏骨乃的三子、五子及數名孫輩,仍在府中別院居住,由我們的人‘保護’著,看似平靜。但……恐怕這些人,早已被其父當作棄子了!”幕僚苦澀地道。
沈括心中一沉。完顏烏骨乃連親生兒子都可以舍棄,其決心之大,可見一斑!他迅速評估手中力量:黃龍府內,有他直接統轄的遼東戍軍八千人,其中可稱精銳者不過三千,其余多為屯田兵;府庫糧草尚可支撐半年;城防經過這些年不斷加固,還算堅固。但面對完顏部可能傾巢而出的、熟悉地形、悍勇善戰的數萬女真兵馬,以及那些被災荒逼得走投無路、可能被完顏部裹挾的野人女真,這點兵力,守城尚可,野戰必敗!
“秦王殿下此刻身陷中原亂局,必然無力北顧……”沈括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為今之計,唯有固守待援!必須立刻將消息送出,向最近的強援求援!”
他的目光立刻投向了墻上的巨幅遼東輿圖,手指迅速劃過山川河流,最終重重地點在了東南方向的遼西走廊咽喉——錦州!
“韓世忠!”沈括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唯有錦州的韓良臣(韓世忠字),能救遼東!”
韓世忠,與岳飛齊名的中興四將之一,早年曾隨陳太初征戰遼東,勇猛善戰,尤擅水師陸戰。陳太初平定遼東后,為震懾殘余女真勢力并監視高麗(此時高麗已臣服,但仍有異心),特命韓世忠鎮守錦州,總督遼西水陸兵馬,麾下有精銳水師及步騎兩萬余人,是遼東地區除沈括外最強的軍事力量,且對陳太初忠心耿耿。
“筆墨伺候!”沈括不再猶豫,快步走到書案前,鋪開信紙,提筆蘸墨,筆走龍蛇,字字泣血:
“良臣兄臺鑒:
萬分火急!中原驚變,想兄已聞。然禍不單行!遼東女真完顏部,狼子野心,見中樞有變,蠢蠢欲動!其酋烏骨乃,借祭祖之名,潛歸哈賓,秘會諸部,調兵遣將,其反跡已彰!黃龍府危在旦夕!括雖欲死守,然兵力單薄,恐難持久。一旦黃龍有失,則遼東十余年經營毀于一旦,女真鐵騎可直叩榆關(山海關),威脅燕云!**
括泣血懇請兄臺,念在同袍之誼、社稷之重,速發水陸精兵,北上馳援!水師可沿遼河而上,威脅哈賓側后;步騎可出錦州,疾趨黃龍!務必搶在完顏部合圍之前,抵達城下!遲則……遼東休矣!括與遼東百萬軍民之性命,盡托于兄之手!翹首以盼,如望云霓!
弟沈括頓首再拜
天佑四年二月二十夜”
寫罷,他用火漆仔細封好,蓋上自己的安撫使大印和私章,喚來兩名絕對心腹、精于騎術的塘騎精銳,厲聲吩咐道:“此信,關系遼東存亡!你二人,各帶三匹快馬,不分晝夜,換馬不換人,務必在三日之內,將信親手交到錦州韓世忠元帥手中!若有閃失,提頭來見!”
“得令!”兩名唐騎單膝跪地,雙手接過密信,貼身藏好,眼中滿是決絕。他們知道,此去路途遙遠,且要穿過女真勢力活躍區域,九死一生!
看著兩名唐騎的身影消失在漆黑的夜色和凜冽的寒風中,沈括走到窗前,望著北方哈賓方向那沉沉的、仿佛孕育著風暴的夜空,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憂慮。他能守住黃龍府,等到韓世忠的援軍嗎?完顏烏骨乃,這個隱忍了十余年的老對手,這次又會掀起怎樣的腥風血雨?
遼東的天,也要變了。
喜歡宋朝的脊梁請大家收藏:()宋朝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