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位吳丞相可以說是賣國求榮了,真是令人所不齒。
但對于他們來說,有什么不恥的?國家是國家,他們是他們,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即便這個國家破滅了,皇帝倒臺了,等到新的皇帝上臺了,他們依舊是一方要員,所以根本不慌。
這種人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了,比如說宋朝的文官集團,北方的金元打過來的時候,怎么人家武將愿意以死抵抗,而文臣卻玩命的求和呢?
很簡單的問題,因為你甭管是贏是輸,他都不會有事。
和武將不同,軍隊敗亡,國家破滅的話,武將的生命也就到了終點,皇帝也是一樣。
就是文臣不一樣,文臣到了另一邊,他還是能接著當他自己的官,接著享受自己的榮華富貴。
所以,既然他不會有事,那自然他想的就是該怎么給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
如果要硬跟對面打仗的話,那是要花大錢的,這錢花的可比求和多多了,花大錢可就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了,那他肯定就要使勁的阻止。
這最終的結果就是武將想打打不成,反而一路被自己人拖著后腿,最終完犢子了。
這話也不對,誰跟你自己人啊?人家從始至終都沒有把你當做自己人看過,哪里來的自己人?
邊境地區,拒馬城。
嘩變的軍營已經被鎮壓下來了,是所有的士兵已經重整歸隊了,吳將軍也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
吳將軍到現在都沒想到居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從來都沒想到過這世界上居然真的會有奇跡發生。
游牧民族的軍隊已經離開了,劉鐵錚最終還是把他們放走了。
這個決定是吳將軍所提議的,最開始的時候,劉鐵錚還是挺詫異的,按道理說,作為敵人,吳將軍的想法不是應該把這些人全部給噶了嗎?
“養寇自重這個道理,我還是明白的。”這是吳將軍的回答。
“每年邊境地帶輕輕松松的勝利似乎讓朝堂的官員們認為敵人根本不足掛齒,即便沒有我們這里也不會有事兒。”
“看來你現在是明白了?”劉鐵錚看向吳將軍。
“原本我還沒看明白呢,倒是可汗提醒我了。”
“提醒你啥了?”
“提醒我贏的太輕松了。”吳將軍忽然笑道。
他鎮守此地這么多年,大大小小那么多場戰役,每一場贏得都非常輕松。
是敵人太弱的原因嗎?不是,是因為他太強了。
軍事打仗這一方面可以說這位將軍算是一位奇才了,這樣的一位將軍守在這里,我方只要保證后勤穩定,大可高枕無憂。
但問題就是,某些人的思想不太對。
在這些人眼里,這位將軍所獲得的功勞和成就就屬于是我上我也行的那種。
實際上,真到他上的時候,那就完全不行了,嘴強王者這種人哪都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