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即便是菲林,他也必須擁有足夠的武力。
山石也說過,想要建立起文明,僅僅是依靠作為工具的錘子是不足夠的,還得有斧子。
錘子是用來建設的,而斧子,是用來去除建立文明的障礙的。
至于是什么障礙?
可以是胡亂生長的荊棘雜草,也可以是那些無法理解文明為何物的“野獸”。
貝奧武夫見過無數這樣的野獸,或是在戰場,或是在官場,甚至是在自己的身邊。
到處都是野獸,這讓生而為人的他在一群野獸之中是那樣的格格不入,這也是為何他最終被趕了出去。
而菲林,他所說的是比野獸更加危險的——惡魔。
菲林是個勇者,或者說曾經是個勇者。
勇者的任務是什么?
是為了打敗魔王。
那為什么要打敗魔王呢?菲林可不是為了打敗魔王而打敗魔王的。
之所以要打敗魔王,便是因為魔王所定義的美好與人們的美好背道而馳。
但這個世界真的會因為某個人的死去而變得美好,不再悲慘嗎?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
更何況,魔王從來都沒有死,死的只不過是一個魔王的具象而已。
魔王是無法被殺死的,因為他一直潛藏在人們內心的陰暗角落之中,等待著時機,再度歸來。
也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菲林才同意了接受人民的擁戴成為一位國王。
在成為國王,成為所有人的領袖之后,他發誓要清除人們內心之中所有的黑暗。
也正因如此,他見到了自己過去前所未見的黑暗。
那些被層層掩蓋著的人類社會中最為罪惡的黑暗,這正是孕育著新魔王的溫床。
人獸魔,三種不同的名詞,所代表的,事實上就是人類本身的三個不同的面。
獸是中性的,它強調本能和欲望,這是人類最初生存于自然界時的模樣,一切行為都遵循著作為生物最原初的本能。
沒有好與壞,沒有善與惡,只有生存與繁衍。
而人和魔,便是由獸所發展出來的兩個方向。
他們都立足于情感與思想,與獸最大的不同的地方在于,獸遵循著自然法則,而人與魔則不會。
但雙方的情感與思想卻是完完全全的兩個相反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