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算是。”男人搖了搖頭,“但也差不多了。”
男人喝了口酒直直的看向游塵子,開口問道:“老先生,您見過饑荒嗎?”
“饑荒?見過。”
“您當時是一個什么樣的身份?”
“我?是去賑災(zāi)的人。”游塵子回答道。
“也是,像您這樣的人自然不會有吃不飽飯的時候。”
男人不停的灌著酒,絲毫不在意這里是賽場,更是戰(zhàn)場。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游塵子并沒有回答,但實際上游塵子也是有過餓肚子的時候,也親身經(jīng)歷過饑荒和逃荒。
他不是什么仙二代出身,最初的起步階段還是靠自己雙手雙腳走出來的。
放過牛,乞過討,當過伙夫,跑過堂,挨過打,挨過罵,受過委屈,背過黑鍋。
在正式踏上修仙一途之前,游塵子和其他窮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并無二致,一樣是要為了自己的生計而奔波。
只不過在修仙界,存在一步登天的路子,平步青云并不是不可能。
而在別的世界里,也有,只不過名頭不一樣,比如覺醒,比如科舉,等等等等。
但這一切都建立在一個很大的前提之下,那就是文明的規(guī)則尚未崩塌。
而對于饑荒中的人而言,文明已經(jīng)崩塌了。
大多數(shù)人在餓著肚子的時候,是很難思考的,更別說在極度饑餓的狀態(tài)下,他們的腦子里只會有一個字——吃。
饑荒中的人,他們會想盡辦法尋找一切可以吃的東西。
先是一般的糧食,然后是周圍的動物,在然后是一些平時不當食物的東西,樹皮,雜草等等。
等視野里能吃的東西吃完了,但饑荒還沒結(jié)束,那么災(zāi)民們就會開始變得瘋狂。
人性開始淡去,獸性中的求生的本能占據(jù)絕對的上風(fēng)。
像吃人這種事,就會開始出現(xiàn)。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不管是活人還是死人都一樣吃。
到這個時候,人就已經(jīng)不是人了,那就是活生生的鬼。
古代因為生產(chǎn)水平有限,運輸能力不足,因此賑災(zāi)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要在碰上點什么人,那就更困難了。
而現(xiàn)代的話,可以說,只要沒人作妖,那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出現(xiàn)饑荒這個問題的,更多的還是天災(zāi)本身所造成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