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次鍥而不舍的嘗試后,方平收獲了一次次的失敗,直到當天的九次回溯盡數用完。
這種失敗,無形之中也在磨礪著他的道心。
當人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并且有足夠動力朝目標前進時,時間將流逝的飛快。
轉眼便是一個月。
這一天。
方平站在元鼎前,繼續開爐煉丹。
過去的一個月中,他充分利用元鼎的回溯機會,每天起碼都要煉制九爐靈丹。
看似才開始煉丹月余,但在這種高強度的嘗試下,他其實已經煉制了數百爐辟谷丹。
雖說所有的嘗試全部以失敗告終,但借助零成本的反復嘗試,方平還是逐漸摸索出了一些訣竅。
他能明顯感覺到,自己對于法力的操控正在變得更加細致入微。
對于鼎內藥性的變化、火候的把握,也更加敏銳和到位。
昨日最后一爐時,他其實已經極為接近成功了。
只不過煉出的辟谷丹有不小的瑕疵,外表也略微發黑,只能算是殘次品,最終還是被他回溯了。
“今日的話,或許能成!”
帶著幾分期待,方平不時掐動法訣,微調著鼎內的火焰,并掐準時機接連進行藥性的調和。
終于!
隨著丹鼎內發出細微的聲響,所有藥材盡數融合成乳白色的藥液。
方平不再遲疑,停止煉制。在元鼎的無形禁制消散后,運用丹道初解中記載的一種基礎分丹手法,向丹鼎中即將凝液成丹的藥液抓去。
正常的煉丹過程,不可能剛好將所有藥液完美分割。開爐之后,藥液中蘊含的靈氣、藥力又會在高溫下迅速流失,故而或多或少會有浪費。
高明的丹師,便可以通過更精準、更高效的分丹手法,在一定范圍內提高丹藥的產出量。
比如,同樣是煉制辟谷丹,普通丹道學徒一爐可能也就練出七八枚,而掌握了精妙分丹手法的一階丹師,卻可能練出十枚辟谷丹。
多出的兩到三枚成丹,就是丹師和丹道學徒水平差距的體現,也直接影響了煉丹的最終收益!
此刻,方平用的雖然只是尋常分丹手法,但經過多次練習后,仍舊給人一種眼花繚亂之感。
仿佛只是眨眼的功夫,鼎內即將凝丹的藥液才剛要揮發,就被方平分成了一枚枚白色的圓潤丹丸,完成了封裝。
“六枚辟谷丹!”
當最后的分丹步驟結束后,方平看著安靜躺在瓷瓶中的六枚丹藥,心中不由有些激動。
數百爐的失敗,卻只用了一份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