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個孩子在一名老者的指導下練習拳法。
他們的動作稚嫩,但眼神專注。
老者并不講解什么高深的拳理,只是不斷糾正他們的姿勢,讓他們感受身體的發力。
王專家注意到,這套拳法簡單至極,一招一式都充滿了實用性,像是從日常勞作中提煉出來的。
他看得入神,忍不住問身邊一個正在休息的少年:“同學,你們這套拳法叫什么名字?”
少年撓了撓頭,憨厚地笑道:“沒名字啊,我們就叫它‘每天練的拳’。”
旁邊一個更小的孩子仰著臉,脆生生地插話:“我爺爺說,這叫‘回家前打一套’。”
王專家愕然,他下意識地掏出筆記本,鄭重地寫下一行字:“名稱缺失,但功能完整。”
夜幕降臨,岳山領著王專家來到屯子口最高的一座石樓上。
樓頂懸著一盞巨大的風燈,燈火將大半個柳塘屯籠罩在溫暖的光暈里。
每隔一個時辰,就會有村民上來換班,為風燈添油,檢查燈芯。
他們交接時只點點頭,眼神交匯便完成了一切。
王專家坐了一夜,看著這盞燈徹夜不熄,守護著沉睡的村莊。
天亮時,王專家走下石樓,眼中有深深的疲憊,但更多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
他沒有再提建館的事,只是對岳山深深鞠了一躬,帶著隨行人員默默地離開了。
那張規劃圖,被他遺忘在了石桌上,被晨風吹得嘩嘩作響。
危機暫時解除,但新的問題卻在屯內浮現。
陳聽風敏銳地察覺到,一些年輕人開始因為“無名”而感到焦慮。
他們在外面的世界聽說了太多英雄的名號、功法的秘籍,回頭再看自己村子,一切都是匿名的,這讓他們產生了一種身份認同的危機感。
“我們練的拳沒名字,我們守的村子沒有英雄名號,我們到底是誰?”一個年輕人的話,在陳聽風心里敲響了警鐘。
于是,他組織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命名大會”,鼓勵所有人為村里的拳法、制度,乃至精神核心提案。
一時間,各種充滿想象力的名字如雪片般涌來。
《終門訣》《巡行錄》《影守經》《柳塘心法》……上百個提案擺滿了長桌,每一個都寄托著村民對榮譽和歸屬的渴望。
投票過程緊張而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