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沒有星月,只有一種灰蒙蒙的死寂。
每一塊石碑,無論高矮、無論新舊,都用不同的筆跡刻著同樣兩個字——林塵。
有的字跡,歪歪扭扭,像是孩童的涂鴉。
有的字跡,鮮紅如血,仿佛剛剛用指尖刻下,散發著淡淡的腥氣。
還有的,則被粗壯的藤蔓死死纏繞,幾乎看不清原貌,只在縫隙中透出偏執的輪廓。
他知道,每一塊碑,都代表著一個在世人口中流傳的“林塵”的故事。
有的是英雄,有的是懦夫,有的是智者,有的是瘋子。
他曾試圖去辨認,去尋找哪一塊碑才是真正的自己,卻只換來頭痛欲裂的眩暈。
而此刻,他放棄了。
他不再去辨別,不再去追問,只是邁開腳步,沉默地、靜靜地從那一片碑林中走過。
當他不再試圖去定義自己時,那些碑上的名字,仿佛也失去了力量,化作了普普通通的石頭,沉默地目送他遠去。
與此同時,仿佛有一根無形的線,將所有被《守望錄》選中的人牽連在了一起。
蘇璃路過村口,清清楚楚地聽見了兩個扎著總角的孩童在激烈地爭論。
“蘇璃姐姐是天上的仙女!她能和花草說話,能聽懂鳥兒唱歌!”一個孩子喊道。
“才不是!”另一個孩子立刻反駁,“我阿婆說,她是村頭燒香的老巫婆,專門收集傷心人的眼淚,用來點她的長明燈!”
蘇璃的腳步頓了一下,心口像是被針輕輕刺了一下。
她沒有出聲反駁,只是靜靜地站了一會兒,便轉身離開了。
第二天,村里辦“夜爐席”,家家戶戶都端出拿手好菜,圍著篝火說笑。
蘇璃主動站了起來,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沒有講什么玄妙的通靈故事,反而繪聲繪色地講起了自己前幾天燒壞了一整鍋粥,被鄰家的張阿婆堵在門口罵了足足半個時辰,最后委屈得直掉眼淚的糗事。
她的講述生動有趣,逗得眾人哈哈大笑。
故事講完,那個曾說她是巫婆的孩童仰起頭,好奇地問:“蘇璃姐姐,那你走路會摔跤嗎?仙女不是都會飛嗎?”
蘇璃笑了,她沒有回答,只是輕輕挽起了自己的褲腳,露出腳踝上一道早已愈合的、淺粉色的舊疤。
“你看,”她溫柔地說,“這道傷,就是去年冬天給你們端羊肉湯的時候,腳下一滑給跌的。你看,是不是很丑?”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孩子們爆發出清脆的笑聲,那一刻,他們眼里的“仙女”和“巫婆”都消失了,只剩下一個會燒壞粥、會被罵哭、會摔跤留下丑丑疤痕的、親切的蘇璃姐姐。
她知道,當神被凡人瑣事拉回人間,那才是真正的活著,是任何故事都無法抹殺的真實。
遠在另一座小鎮的“小女孩”也遇到了同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