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雨絲如織,細密地籠罩著柳塘屯,洗去冬日的最后一絲塵埃。
空氣里彌漫著泥土與青草混合的濕潤氣息,帶著一種萬物復蘇的沉靜。
村口,往年祭奠英靈的石臺被擦拭一新,但上面沒有擺放祭品,也沒有燃燒的紙錢。
村民們自發地聚集在此,神情肅穆,卻不見悲戚。
岳山站在石臺前,手中沒有悼詞,只有一卷嶄新的名冊。
他洪亮的聲音穿透雨幕,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今日,春雷祭。從今往后,柳塘屯不祭亡魂,只祭活著的人!”
人群中響起一陣低低的騷動,隨即又歸于平靜。
他們看著岳山,等待著下文。
“這場仗,是靠死人打完的,但更是靠活人守下來的。”岳山展開名冊,目光掃過一張張熟悉的臉龐,“我身后的長明燈,曾為每一個遠行者而燃。但在最黑暗的那一百天里,是你們,用自己的燈火,守住了柳塘屯最后的溫暖。今日立新規:凡持燈守夜滿百日者,無論老幼,皆入我柳塘屯守約名冊!”
話音落下,他念出了第一個名字。
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婦人顫巍巍地走出人群,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將自己的手印按在了名冊上。
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他們是普通的村民,是鐵匠,是農夫,是織女,他們從未上過戰場,卻用最樸素的方式,守住了家園。
人群的另一側,趙無歸站在新鑄的爐火前,汗水混著雨水從他布滿疤痕的臉上滑落。
爐火中,那把曾斬斷無數枷鎖的朱雀刀正緩緩熔化,最后的鐵屑也化作了赤紅的鐵水。
他神情專注,將滾燙的鐵水悉數灌入早已備好的模具中。
冷卻,開模,一口古樸的銅鐘赫然成型。
他扛起那口鐘,一步步走到村口新立的木架下,親手將其懸掛起來。
他沒有看任何人,只是用粗糙的手掌摩挲著冰冷的鐘身,低聲說道:“以后晨昏敲鐘,不為警敵,為報時。天亮了,就該起身干活;天黑了,就該回家吃飯。”
說罷,他拉起鐘繩,奮力一撞。
“當——”
悠遠綿長的鐘聲第一次在柳塘屯上空回蕩,它驅散了連綿的陰雨,也驅散了人們心中積郁已久的陰霾。
鐘聲里沒有殺伐之氣,只有尋常日子的安寧與踏實。
遠處的碑林中,陳聽風獨自抱著那只銅鈴,靜靜地坐在一方無字碑前。
鐘聲傳來,他懷中的鈴鐺仿佛受到了感應,竟也微微震動起來。
一股暖流從鈴鐺內部滲出,緩緩淌過他的掌心。
他愕然低頭,只見鈴鐺表面浮現出淡淡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