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甲錐原型機的理論模型已經完成,小型化攻關正在全力進行。激光武器對抗數據也已錄入,正在進行自適應算法優化,但……”
秦教授說到這里頓了一下,“先生,這需要時間,更需要絕對安全的研發環境,我擔心……”
“我明白?!?/p>
顧靖澤接過話茬,眼神中帶著幾分銳利,“你擔心m國不會給我們這個時間,而且會不擇手段地破壞。”
“是的?!?/p>
“放心,我們雙管齊下,甚至多管齊下?!?/p>
顧靖澤給了他一個足夠安全的保證。
當然顧靖澤很清楚,僅靠技術防御是遠遠不夠的。
他必須利用東海事件帶來的戰略窗口,在國際舞臺上主動出擊,最大化華夏的利益,孤立和削弱m國。
他親自指導外交部門,發起了一場精心策劃的“外交閃電戰”。
華夏駐聯合國大使在安理會緊急會議上,首次公開播放了經過脫敏處理的東海對峙影像。
并出示了部分關于“高?;蚋脑焐锉鳌睗撛陲L險的科學評估報告。
“我們并非要挑起沖突,而是呼吁國際社會共同關注這種可能將人類拖入未知深淵的危險技術!”
華夏代表義正辭嚴,“我們提議,在聯合國框架下,立即建立關于‘基因強化士兵’及‘高自主性攻擊平臺’的國際倫理與技術安全核查機制!”
這一提議,就像平靜的湖面投下巨石。
雖然m國及其鐵桿盟友極力反對,斥為“妨礙科技發展”和“別有用心”。
但許多中小國家,尤其是曾遭受m國霸權欺凌或對新興技術心存憂慮的國家,開始動搖和發聲。
一個無形的“反泰坦”壓力集團開始凝聚。
與此同時,顧靖澤授權相關部門,與歐洲A國、亞太b國等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地區大國進行秘密接觸。
談判桌上,華夏代表不再僅僅是抗議和呼吁,而是拿出了實實在在的“籌碼”。
愿意在可控核聚變輔助系統、下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部分高端精密制造領域,進行有限度的技術共享和市場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