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劉威銘的話,陳為民此刻徹底破防了。
什么時候導彈技術發展到他這個主管部門的負責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了?
其他導彈型號,為了提升精度,耗費無數人力、物力。
現在東風-3的射程3000公里,打擊精度卻在1500~3000米,雖然攜帶核彈這點誤差不算啥。
要是裝常規彈頭呢?
要是把這樣的技術用到東風-3上面,3000公里的射程,偏差是不是就能降低到480米~780米之間?
提升至少3倍的精度啊!
用到大東風上面呢?
劉威銘這小子,太過分了。
有好技術居然都藏著掖著!
陳為民是真的不爽了。
“也不是,只是制導系統略有不同。第二發是捷聯式雙補償慣性制導,第一發是簡易慣性制導……出口的技術性能,肯定要削減的。”
劉威銘有些尷尬。
銀河一號不可靠啊。
進行模擬的時候,給出的數據是140~172米之間,劉威銘也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而自用型號,銀河一號給出的數據是73~95米之間。
結果,兩發精度實際上差不多。
第一發簡易慣性制導的導彈,可以算是75米精度。
跟自用的精度差別不大,上面可就不容易同意出口了。
“什么是捷聯式雙補償慣性制導?”
陳為民一臉好奇。
劉威銘向著周圍看了看,附近都是大佬,倒也不會泄密。
“捷聯式,就是直接把制導的慣性測量裝置直接裝在彈體上,不再需要使用常規慣性制導平臺,能節省大量的空間;雙補償就是利用計算機對陀螺儀傳感器的角速度跟角位移進行偏差補償……”
劉威銘開口說道。
技術不復雜,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初期,都屬于比較先進的技術。
“這么說來,大東風可以用?”
“可以。”
劉威銘毫不猶豫地點頭。
技術本來就是東風-3使用的,利用這樣的技術,東風-3D的誤差范圍是4000公里射程450米!
“這種技術不能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