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難攔截的就是桑格爾彈道,這是一種把彈道導彈發射到太空,在重力作用下,導彈回到大氣層,借助外形氣動升力設計,再次躍入太空,反復這過程,形成連續跳躍,實際上就是在外太空打水漂……
跳躍式彈道,是簡化了桑格爾彈道,飛行過程中僅進行一次顯著的內外大氣層間的跳躍。
錢學森彈道相對來說是最簡單的:導彈飛到外臨近空間后,依靠自身外形氣動布局進行長時間無動力高超音速滑翔,在大氣層邊緣打水漂……
三種彈道,都是打水漂的方式,彈道軌跡受到大氣層復雜氣候因素影響,連導彈發射基地都無法控制再入大氣層之前的軌跡。
完全是不講道理。
怎么攔截?
錢學森彈道屬于成本最低、難度最小的技術,到了劉威銘那個時代,有能力設計、制造出錢學森彈道導彈的也就美帝、大毛跟中國。
美帝的代表導彈是CPS跟ARRW高超音速導彈。
大毛的則是鋯石、先鋒跟匕首。
中國?
公布的就只有東風-17。
至于是不是就這一款,中國說只有這一款。
什么東風-21D,更早一些的東風-41啥的,都是傳統彈道……
東風-100什么的,整個發射視頻都打碼呢!
外國信不信,中國也管不著不是?
而跳躍式彈道跟桑格爾彈道……
美帝跟大毛掌握沒有劉威銘不知道,反正他就知道嫦娥六號跟后續的各種探月、探火星之類的飛行器在返回地球的時候,都是采用多次打水漂的方式進行剎車減速以及降低返回器超高速進入大氣層的熱負荷。
“那個……”
曹副總愣住了。
周圍的人同樣愣住了。
劉威銘說的東西,觸及到了他們的知識盲區啊。
“反正目前我們的技術儲備跟精力,還不夠設計出射高達到數百公里,還得保留很長飛行距離的燃料的超遠程防空導彈……”
劉威銘說的實話。
這些技術,之前網上根本就查不到啊。
技術原理?
特么的!
網上核彈跟氫彈的技術原理是公開的,連設計圖都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