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您怎么來了?”
劉威銘沒想到,王立新居然親自來了。
這次只是遙測彈試射,陸軍司令部方面都沒有高層來,只是由廖強等人來了。
“來看看。”
王立新沒有解釋,目光看向不遠處正在進行發(fā)射前準備工作的導彈發(fā)射陣地,“不是彈道導彈嗎?怎么依然是再用傾斜發(fā)射方式?發(fā)射架無法進行起豎?”
不只是他好奇。
除了619內(nèi)部參與的人員跟廠里核心領導,所有看到外表跟紅旗-2防空導彈一模一樣,幾乎沒有任何改變的人,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
地對地導彈,不都是垂直發(fā)射?
“領導,這都是為了節(jié)省成本。發(fā)射架采用的原來的,只是更換了制導系統(tǒng),戰(zhàn)斗部也進行了更換……原本第一級的液體燃料改成固體燃料,第二級進行了修改,縮小的制導系統(tǒng)所空出來的容量并不足以裝下足夠的炸藥……為了避免被攔截,在到達彈道頂點時,采用彈體分離技術,讓導彈變軌更容易,速度更快……”
劉威銘向王立新介紹著M7導彈的技術特點。
他那個世界的M7采用的什么技術,他并不是很清楚,反正彈體分離技術是有的。
導彈剛發(fā)射時,受到重力等因素的影響,需要消耗更多燃料來加速,一旦到達彈道頂點,彈頭朝下,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不需要消耗太多燃料就能保持高速度。
“300公里的導彈,采用彈道技術是不是太浪費了一些?”
王立新聽完后,疑惑地問劉威銘。
一般都是射程上千公里的導彈才采用彈道技術。
“技術更成熟,成本更低。紅旗-2本身就有自動駕駛儀跟計算機,我們只需要增加陀螺儀,改造制導系統(tǒng),彈道飛行不需要對導彈進行變軌……”
要不是考慮成本,劉威銘恨不得把他能拿出來的技術統(tǒng)統(tǒng)都裝進去。
那樣一來,紅旗-2改造的M7導彈,一發(fā)的成本都能讓陸軍崩潰——至少上千萬!
配套落后,技術不夠先進,很多在幾十年后9塊9包郵的精密控制零部件,在目前階段,體型龐大不說,造價都是以萬計數(shù)。
“嗯,目前部隊窮,成本必須考慮。尤其是這種不是戰(zhàn)略威懾的戰(zhàn)術導彈。”
王立新一臉贊許。
劉威銘果然是好同志,考慮問題周全。
“報告,發(fā)射前準備已經(jīng)完成,請指示!”
正在這時,試射場負責人向王立新請示。
“我只是看看,按照你們原來的計劃執(zhí)行,向原本的指揮匯報就好。”
王立新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