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動一下,我們這里立刻就有反應。”張薇的聲音斬釘截鐵。
“他的手機、電腦、常用郵箱、甚至他家里的智能音箱,都在我們的‘耳朵’和‘眼睛’下面。只要他敢動,就一定有痕跡。”
“很好。資金流向尤其盯緊,任何異常轉入轉出,特別是跨境小額,第一時間報。”陳主任補充道。
“孫琳,”他轉向我,“你這邊,準備應對。”
“王海很可能會以‘老同學敘舊’‘行業交流’甚至‘業務合作’的名義再次接近你,或者通過他認識的其他人。”
“記住我們的預案,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怎么引導,怎么回應。”
“你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反應,都可能影響這條魚下一步是游進來,還是驚走!”
我迎著他的目光,“主任放心。我知道該怎么做。”我快速在腦子里過了一遍準備好的腳本。
“‘鷹眼’的參數是經過精心篩選的‘甜點’,足夠誘人,也足夠安全。”
“他問技術難點,我就說‘導引頭抗干擾還在攻關,實驗室那邊天天加班’”
“他問供應鏈,我就說‘有些關鍵材料國內還在找替代,成本和質量穩定性都是問題’”
“……都是真實的‘邊緣信息’,不會引起懷疑。我會像平時處理技術協調一樣‘自然’,帶點抱怨那種。”
“對,就是這種狀態。”陳主任對我的回答很滿意。
“抱怨兩句工作壓力,吐槽一下研發進度慢,最真實也最安全。”
“他要是套話,你就往‘困難多’‘瓶頸大’上引,顯得我們進展沒那么快,讓他們覺得有‘價值’可挖,但又夠不著核心。”
“記住,你是技術支援,不是研發核心,知道的‘有限’才合理。”
“我明白自己的位置。”我說,努力讓自己顯得更鎮定些。
“我就是個協調數據的,知道個大概進度和難點方向,具體的參數、工藝、核心供應商名單,我一概不知,這才是我的‘人設’。”這“人設”兩個字說出來,自己都覺得有點荒誕,卻又無比真實。
陳主任點頭:“沒錯。保持這個‘人設’。”
“張薇那邊會實時給你提供王海的動向和心理側寫,幫你調整應對策略。”
“記住,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我們是一個團隊。你負責接觸,我們負責兜底。”
紅色電話里傳來張薇清晰的聲音:“陳主任,孫琳,王海的通訊通道有新動靜!”
“他下線了,但系統捕捉到他剛剛快速查詢了江城到北峰航空周邊餐飲信息!他在做接觸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