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硯:“……”
先生可真是他科考路上的指路明燈。
之后陳硯就開始了瘋狂學習的狀態。
早上天不亮,先起床寫一篇文章,待吃過早飯,由楊夫子點評,再進行反復修改,直到楊夫子點了頭,才可休息吃午飯。
下午再寫一篇,重復修改,如此反復。
吃過晚飯,楊夫子就會帶著他和周既白出去轉一圈,吹吹晚風。
東陽府城宵禁前極為熱鬧,兩邊的鋪子都是燈火通明,路邊是攤販們的叫賣聲,偶爾能在路邊看到三三兩兩的讀書人聊詩詞歌賦,聊時政,或者聊八卦。
陳硯走著走著,就聽到幾名年輕士子提到他的名字。
陳硯放緩了腳步,細細聽了會兒。
那些士子正談論高修遠的案首名不副實,連最后一名的文章也不如。
這最后一名,指的自是他。
“我等苦讀多年,倒不如會投個好胎。”
“聽說平興縣那最后一名竟還是位神童,我看那文章寫得不過爾爾,這平興縣莫不是沒人了。”
“如今是個人就可稱為神童,各位又何須在意。”
陳硯對“神童”的稱呼并不在意,他本來就是成人,根本不圖這個虛名。
正要離去,就見周既白跟一陣風一般從身邊刮過,沖到那幾個士子面前,朗聲道:“圣人有云,非禮勿言,你們背后議論他人,與長舌婦何異?”
陳硯就知道今天的事無法善了了。
“你就是那個名不副實的神童?”
幾名士子上下打量周既白。
年齡差不多,又身穿長衫,還是平興縣人,又如此憤憤不平,很難不讓人懷疑。
周既白往陳硯一指,朗聲道:“他才是陳硯。”
無數道視線齊齊落在陳硯身上,本已經抬腿想走的陳硯只能將腿收回去。
頭戴方巾的方臉士子輕視般瞥了陳硯一眼,當即道:“神童之名并非誰都擔得起,平興縣能將此等平庸之輩捧上去,怕不是整個縣的才學都差得很。”
周既白惱怒:“你們口氣這般大,倒是將自己的文章拿出來,讓我們品鑒一番,看能不能比得上陳硯!”
于周既白而言,陳硯就是他極力想要追趕的人,被人肆意奚落,他不能忍受,必要為陳硯爭口氣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