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聶西風帶著他年僅14歲的兒子聶明玦和6歲的幼子聶懷桑,踏上了前往夷陵的旅程。與此同時,歐陽毅也帶著他10歲的兒子歐陽明和8歲的次子歐陽堅,從巴陵歐陽氏出發,朝著夷陵的方向前進。
這兩支隊伍,雖然來自不同的家族,但他們的目的地卻是相同的——夷陵。然而,由于藍啟仁在信中并沒有明確說明要他們前來夷陵的具體目的,所以聶西風和歐陽毅在帶著兒子們前往夷陵的路上,并沒有匆忙趕路,而是選擇了一種更為悠閑的方式。
他們一邊欣賞沿途的風景,一邊帶著孩子們領略外面的世界,讓孩子們在游玩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這樣的旅程對于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成長機會。
在不知不覺中,聶西風和歐陽毅的隊伍在夷陵城外不期而遇。此時的藍啟仁早已從岐山回到了夷陵,與他一同歸來的,還有溫若寒以及岐山溫氏的一隊護衛。
然而,這所謂的“早到一個時辰”其實也并沒有多少時間優勢。藍啟仁和溫若寒一行人雖然比聶西風、歐陽毅兩隊人稍微快一些抵達夷陵,但這短短的一個時辰,并不能改變太多事情。
當他們進入夷陵城中時,時影和謝允似乎早有預料,并沒有立刻將事情全盤托出。相反,他們顯得相當沉穩,似乎在等待著什么。
不過,在藍啟仁的介紹下,時影和謝允還是與溫若寒正式結識了。藍啟仁作為中間人,簡單地向雙方介紹了一下彼此的身份和背景。
有了藍啟仁的引薦,雙方很快就對彼此有了初步的認識。盡管如此,藍啟仁與時影、謝允之間的了解程度,還是遠遠不及他和藍渙、藍湛之間的熟悉程度。畢竟,藍啟仁與藍渙、藍湛是同門師兄弟,彼此之間的相處時間更長,了解也更為深入。
不過,在座的四人中,也唯有他最適合為雙方介紹認識了。畢竟,他與這四人都有一定的交情,對他們的情況也比較了解。因此,他毫不猶豫地承擔起了這個介紹人的角色。
溫若寒、時影、謝允三人相互寒暄一番后,彼此之間的陌生感漸漸消除。作為邀請他們來夷陵的主人,時影和謝允表現得十分熱情,邀請藍啟仁和溫若寒走到一旁的座位上坐下。
一開始,藍啟仁和溫若寒心中暗自揣測,時影和謝允邀請他們過去坐下,想必是要將邀請他們來的目的和盤托出。然而,事實卻讓他們有些失望。
四人雖然確實圍坐在同一張桌子旁,但時影和謝允卻似乎并沒有開口說明來意的打算。相反,他們先是禮貌地為藍啟仁和溫若寒,以及他們自己各自斟滿了一杯茶水,然后微笑著請藍啟仁和溫若寒品嘗一下這茶的滋味。
藍啟仁和溫若寒見狀,也不好過多追問,只得各自端起面前的茶杯,輕輕抿了一口。茶水剛一入口,一股獨特的香氣便在口腔中彌漫開來,讓人頓時感到神清氣爽。
這茶的味道究竟如何呢?藍啟仁和溫若寒不禁在心中暗自琢磨起來。
只見那茶水清澈透明,宛如一面鏡子,甚至可以清晰地映照出人影來。那純凈的色澤,仿佛沒有一絲雜質,讓人不禁想起了深山幽谷中的清泉。
湊近一聞,那股清香撲鼻而來,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而過,沁人心脾。這股香氣與他們以往喝過的茶水相比,簡直好上百倍千倍!它既不像普通茶葉那樣只有淡淡的草香,也不像某些名貴茶葉那樣香氣過于濃烈,而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清新淡雅,讓人聞之欲醉。
藍啟仁和溫若寒都不是沒有品嘗過好茶的人,但此時此刻,他們才真正領略到什么叫做“天外有天,茶外有茶”。這一口茶水入喉,仿佛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奇妙感受。那茶水順著喉嚨緩緩流下,帶來一陣清涼的感覺,同時又有一種淡淡的甘甜在舌尖散開,讓人回味無窮。
這奇妙的味道,讓藍啟仁和溫若寒都不禁為之驚嘆。他們從未想過,一杯小小的茶水竟然能夠帶來如此美妙的體驗。這不僅是一種味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
時影和謝允見到藍啟仁和溫若寒僅僅喝了一口茶水,臉上就露出如此驚異的表情,自然心知肚明。然而,他們并沒有出聲打斷,而是饒有興致地繼續觀察著這出好戲。
藍啟仁和溫若寒似乎完全沉浸在了這杯茶的美妙滋味中,一口接一口地品味著。每一口都帶來了不同的感受,有的清新爽口,有的醇厚甘甜,有的則是余味悠長,令人回味無窮。
終于,當藍啟仁和溫若寒品茗到最后時,時影微笑著起身,動作優雅地為兩人續上了一杯熱茶。
時間如白駒過隙般在四人品茶的間隙中悄然溜走,仿佛眨眼間便已過了許久。
與此同時,在夷陵城的另一處,聶西風與歐陽毅不期而遇。兩人相視一笑,彼此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驚喜。
“哈哈,真是巧啊!”聶西風率先開口,語氣中透露出些許愉悅。
“是啊,沒想到會在這里碰見你。”歐陽毅笑著回應道。
簡單寒暄過后,兩人不約而同地決定一同進城,畢竟同路而行也能有個伴。于是,他們并肩而行,朝著藍啟仁和他們所說的悅來客棧走去。
一路上,聶西風和歐陽毅談笑風生,交流著彼此的近況。他們的步伐輕快,似乎對接下來的行程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