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比試結(jié)束后,稍作休整了一番,緊接著便迎來了備受矚目的第三場比試——魏嬰對陣聶明玦。此二人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從一開始便難分伯仲。他們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shù),一時間難決高下。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體力消耗過大,魏嬰逐漸在力量方面顯露出劣勢。盡管他拼盡全力苦苦支撐,但終究還是因力有不逮,惜敗于聶明玦之手。
當?shù)谒膱霰仍噥砼R之際,全場氣氛再度被推向高潮。此番上陣的是藍湛與溫旭,相較于前三場的勢均力敵,這一場卻呈現(xiàn)出一邊倒的態(tài)勢。藍湛宛如閑庭信步一般輕松應對著溫旭的攻勢,其招式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暢,令人嘆為觀止。沒過多久,勝負已定,藍湛以絕對優(yōu)勢輕松擊敗溫旭,為本輪比武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贏與輸對于魏嬰和藍湛而言,不過是他們無數(shù)次對練中的普通一環(huán)罷了,并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大的情緒波動。然而,這場比試對于溫若寒和青蘅君來說,意義卻截然不同。
原因在于,在這次較量中,魏嬰和藍湛所施展的劍法并非源自岐山溫氏或姑蘇藍氏,而是由時影和謝允傳授。這使得溫若寒和青蘅君心中頗為不快,感覺有些別扭。
幾乎是同一時刻,溫若寒和青蘅君都暗自下定決心,要把自家門派的劍法——岐山溫氏劍法和姑蘇藍氏劍法,傳授給魏嬰和藍湛二人。
可實際上,青蘅君并不知曉,藍湛本就精通姑蘇藍氏的劍法,而且其造詣已然達到了登峰造極、爐火純青的境界。只不過,在今生,藍湛未曾研習過姑蘇藍氏的劍法,平日里所學皆是來自師父和師叔的教導。所以,在此次比試當中,藍湛別無選擇,唯有運用師父和師叔所授之劍法應敵。
然而,就算藍湛已然把姑蘇藍氏的劍法修煉得登峰造極、臻于化境,但當面對自家父親親自傳授之時,他依然會全神貫注地聆聽教誨,并滿心期待能從青蘅君的言傳身教之中獲取更多精妙之處。
與此同時,溫若寒與青蘅君亦未曾令魏嬰和藍湛感到失望。就在他倆比試過招結(jié)束之后,僅僅休息了短短一刻鐘的工夫,溫若寒和青蘅君便心有靈犀一般同時邁步走向魏嬰和藍湛所在之地。甫一靠近,二人二話不說先是對魏嬰和藍湛大肆夸贊一番,贊其天賦異稟、根骨奇佳等等溢美之詞不絕于耳。
待贊揚之聲稍稍停歇,溫若寒和青蘅君方才話鋒一轉(zhuǎn),表示要讓魏嬰和藍湛分別研習岐山溫氏的劍法以及姑蘇藍氏的劍法。聽聞此語,魏嬰和藍湛幾乎是同一瞬間將視線投向了站在一旁的時影和謝允,那眼神仿佛是在征詢身為師父和師叔的他們對此事的看法及意見。
當魏嬰與藍湛那兩道視線投射過去的時候,時影和謝允表現(xiàn)得十分淡定從容,仿佛對此早就心知肚明一般。只見他倆毫無遲疑地迎著魏嬰和藍湛的目光微微頷首示意,用這種方式表明自己無論魏嬰、藍湛做出何種抉擇,都會給予堅定的支持。
獲得了師父和師叔如此明確的肯定之后,魏嬰和藍湛彼此對視一眼,然后便毅然決然地點頭應下了溫若寒以及青蘅君想要傳授他們劍法的提議。然而,此時的魏嬰和藍湛卻全然未曾察覺,就在他們二人把目光轉(zhuǎn)向時影和謝允之際,溫若寒與青蘅君已然不動聲色地將他們之間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
但即便知道,魏嬰和藍湛也依舊會征求一下師父和師叔的意見,因為,他們已經(jīng)拜師他人,要學習其他的劍法或心法,都需要讓師父知道。
同時,也是想讓師父為他們參考,他們學習其他的劍法或心法是否有不妥之處。
而,溫若寒和青蘅君即便將魏嬰和藍湛的所有動作都盡收眼底了,但兩人并不會說什么不好聽的話出來,因為時影和謝允確實是魏嬰和藍湛的師父和師叔,還是他們倆的舅舅,是不會害了他們的。
在魏嬰和藍湛答應學習岐山溫氏的劍法和姑蘇藍氏的劍法后,溫若寒和青蘅君對視了一眼,然后,溫若寒率先站出來,開始給魏嬰和藍湛演示岐山溫氏的劍法。
當然了,在溫若寒開始演示劍法之初,溫若寒還是將自己的兩個兒子——溫旭和溫晁叫到魏嬰和藍湛的身邊,讓他們也跟著學習岐山溫氏的劍法。
溫若寒演示第一遍的時候,魏嬰和藍湛就將劍招記住了七七八八,不過,還需要多多練習,然后融會貫通。
在溫若寒演示到第五遍的時候,魏嬰和藍湛便已經(jīng)將所有的劍招熟記于心,溫旭和溫晁雖然不如魏嬰和藍湛這般,但還是將溫氏劍法劍招全部記住,同樣的只需多多練習,然后融會貫通。
青蘅君在溫若寒下來后,也同樣的上前開始演示姑蘇藍氏的劍法,當然了,青蘅君在演示之前,也不忘將藍渙叫到魏嬰和藍湛的身邊,讓他也看看藍氏劍法劍招。
藍渙與魏嬰和藍湛一樣,天資都很好,所以,雖然青蘅君也演示了五遍,但在第二遍的時候,魏嬰、藍湛、藍渙三人就將藍氏劍法的劍招都記住了,所以,剩余的三遍是在給三人加深記憶。
待到演示過后,之前過來充當見證人的溫若寒一行人,也陸續(xù)離開了演武場,演武場上,一下子就剩下剛剛學習新劍法的魏嬰和藍湛等幾人。
魏嬰幾個小輩在演武場一直練習劍法,直到青蘅君派弟子過來叫他們?nèi)ビ猛盹垼瑤讉€小輩這才跟著弟子去先清洗了一番,然后去蘭室用晚飯。
用完晚飯后,魏嬰這幾個小輩也沒有在蘭室多待,而是回到了姑蘇藍氏給安排的住所休息。當然了,作為主人的藍湛和藍渙是有自己專屬的住所的了。
藍湛的依舊是他母親的龍膽小筑改名而來的靜室,藍渙的住所則是名為德室的地方。青蘅君和藍啟仁在知道魏嬰未來會是藍湛的道侶后,想到現(xiàn)在兩人都還小,所以,也在云深不知處為魏嬰專門建了一個院子,取名為竹室,與靜室相鄰。
不過,魏嬰應該是不會去住竹室的,他應該會選擇與藍湛住在靜室,果然在回到靜室后,魏嬰就直接不走了,要與藍湛一起住在靜室中。
對于魏嬰的選擇,藍湛肯定是樂意之至了。
喜歡時來允轉(zhuǎn)請大家收藏:()時來允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