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師,你是從哪里知曉,我要屠滅你佛門的?”
而此時的這位老和尚,聲色悲戚,緩緩地說道:
“施主,不必試探老僧。
老僧能從施主的眼神中看出,施主對我佛門沒有任何好感,因此我敢斷定,
施主屠滅了我少林之后,這天下的各大寺廟,也難逃此劫呀。”
柳逸聽后,笑著點點頭說道:
“看來,佛門中還是有聰明人嘛。
那老和尚,你告訴我何為佛?答對了可活。”
老和尚卻搖搖頭說道:
“施主不必。只要施主能答應我,給我佛門留一絲香火便可。”
柳逸沉吟了片刻,點點頭。
隨即老和尚說道:
“施主問老衲何為佛?
老衲的理解,佛,乃是眾生所愿。一為覺醒者,只可覺醒,不可修。
當覺醒圓滿者,亦為修行圓滿。
但修行圓滿者,卻不為覺醒圓滿,因此,佛便是修行圓滿的覺醒者。”
修行圓滿的覺醒者,非高坐蓮臺的泥塑金身,亦非遙不可及的縹緲幻影,
而是眾生心底不滅的微光。
是饑者盼食時升起的慈悲,是困者求渡時迸發的智慧,是暗夜行路時始終高懸的明月。
是以,眾生是未覺醒的佛,而佛非眾生。
世人皆言修煉成佛,卻不知佛性本自具足。如頑石含玉,淤泥藏蓮,
眾生若能拂去貪嗔癡慢的塵埃,洞見本心清明,剎那間便可照見如來。
恰似朝露映日,無需鑿刻打磨,自有萬道金光流轉。
真正的覺醒者,
即便深陷八苦輪回,仍能以慈悲為舟楫,以智慧作燈塔。
他們在市井煙火中,照見眾生疾苦,于柴米油鹽里,參透萬法皆空。
這般圓滿,故而亦非這般圓滿。
故而佛者,非端坐西天極樂,而是行走人間的渡人舟,是寒夜不滅的長明燈,
是萬千心愿凝成的慈悲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