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有一條小河可以直接過去,近了差不多三十里。”
甘寧大喜,“煩請老丈替我們帶路,我會給老丈五貫辛苦錢!”
他昨晚截胡了傳國玉璽,今天他還要再截胡一名大才。
三國赫赫有名的魯肅此時就在東城縣家里。
去年,周瑜帶著魯肅去投奔了孫策,由于和孫策政治志向不符,魯肅便萌生了去意。
不久祖母病逝,魯肅便以為祖母辦喪事為借口,向?qū)O策辭職了。
此時閑居在家的魯肅接到好友劉曄寫來的一封信,信中說,有個叫鄭寶的豪強在巢湖起兵,招募了上萬士兵,這個鄭寶怎么怎么胸懷大志,怎么怎么禮賢下士,總之比孫策強一百倍。
這個時候的魯肅已經(jīng)二十八歲了,大丈夫三十而立,他卻一事無成,他心中充滿了焦慮和彷徨,同時又滿懷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他急切想找到一位能成大事、且能重用自己的明主。
好友的來信讓魯肅動心了,他開始收拾行裝,決定去鄭寶那里看一看。
而就在這時,涅槃重生的甘寧笑瞇瞇地出現(xiàn)在魯肅面前。
魯肅將這個從未謀面,卻從千里之外來拜訪他年輕男子請進客堂,雙方以賓主落座,魯肅又讓小童上了茶。
“在下巴郡甘寧,久聞先生賢名,今日得見,實屬三生有幸!”
魯肅又驚又喜,內(nèi)心著實小小傲嬌了一把,自己的名聲也傳到巴郡了嗎?
“壯士過獎了,魯肅才疏學淺,實在慚愧!”
甘寧又自我介紹道:“我年少時莽撞輕狂,后來讀書漸漸明了事理,曾任巴郡小吏,由于州牧劉焉病亡,劉璋上位,其人昏庸無能,反對者眾多,我不滿劉璋,便棄官率三百人離開巴郡,前來江東建功立業(yè)。”
魯肅點點頭,“恕我直言,江東風云際會,劉繇失敗,袁術(shù)衰亡,孫策已成大勢,甘壯士想在江東建業(yè),已經(jīng)不是最好時機了。”
甘寧微微笑道:“我的目標其實并非江東!”
“哦!不知壯士目標何處?”
甘寧提筆,在紙上寫下‘柴桑’二字,魯肅撫掌大笑,“壯士好眼力!”
甘寧又緩緩道:“曹操已平呂布,將與袁紹逐鹿中原,袁紹雖出身顯赫,但我觀其人剛愎自用,且優(yōu)柔寡斷,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不足以成大事,必敗于曹操。
(請)
截胡魯肅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手下猛將謀士如云,平呂布,逐劉備,在中原已成氣候,不可與之爭鋒。
江東孫策勢頭正旺,擁淮泗、東吳兩大士族集團支持,必能割據(jù)一方,我和他爭江東,無異以卵擊石。
而荊襄富庶千里,劉表重文輕武,黃祖愚蠢無能,兩人皆守不住荊襄基業(yè),正是我的機會,我以柴桑立足,火拼黃祖,力爭荊襄,再奪巴蜀,則天下三足鼎力,三國之勢將成,先生以為如何?”
甘寧當然想統(tǒng)一天下,但統(tǒng)一的基礎是先分,分了再合,沒有牢固的根基,拿什么統(tǒng)一天下?
魯肅聽得如醉如癡,他著實沒想到一個年輕武將竟能將天下大勢看得如此透徹,人人都看好袁紹,但甘寧卻能看透袁紹本質(zhì),斷言他必敗,屬實難能可貴。
尤其甘寧三足鼎立論更讓魯肅驚喜,這分明和自己的南北鼎立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魯肅去年也曾獻此論給孫策,不料孫策卻心中不喜,他一心北伐,統(tǒng)一天下,魯肅的南北鼎立論當然讓他逆耳。
沒想到今天竟然從一個年輕武將口中說出,雖然是三國鼎立,但本質(zhì)是一回事,恍惚間,魯肅心中竟生出一種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