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見素點點頭,“廢除戶稅、商稅和其他雜稅,李尚書覺得合理嗎?另外,鄉(xiāng)下人要收田稅,城里人卻要廢除戶稅,李尚書覺得公平嗎?”
李泌苦笑一聲道:“這里面確實有些不合理之處,比如商稅,或許殿下的本意是想減輕商人負擔,繁榮商業(yè),當初在河隴就廢除了商稅,效果很好,可能殿下沒有考慮到地方官府的利益,戶稅也是,地方官府是有分利的,一旦取消戶稅,必然會影響地方官府的利益,而鹽鐵稅地方官府又拿不到,這就會引發(fā)地方官府和朝廷的矛盾。”
停一下,李泌又問道:“韋相國是不是有好的方案?”
韋見素緩緩道:“我的想法很簡單,就要達到攝政王的目的,又要不影響地方利益,同時又能降低百姓的負擔。”
“這樣一舉三得可不容易啊!”
韋見素便對李泌低聲說了幾句,李泌連連點頭,笑道:“姜不愧是老的辣,可以試一試!”
“如果李尚書同意我的方案,我們?nèi)ズ偷钕乱黄鹫f。”
要不怎么說韋見素老道成精呢?他知道光憑自己,很難說服攝政王,但如果加上李泌,李鄴就容易被說服了。
很快,韋見素和李泌出現(xiàn)在李鄴的官房內(nèi)。
韋見素躬身道:“微臣很理解殿下退出稅制改革的意圖,天下即將統(tǒng)一,自然就要降低百姓的負擔,實行休養(yǎng)生息,但如果改制太急,直接影響了地方官府的利益,必然又會遭到地方官府的抵制。
就像崔圓,殿下也知道,他并非貪圖錢財才縱容子女,他實際上是在破壞巴蜀實行的稅制改革,如果殿下不考慮這個問題,微臣擔心天下會出現(xiàn)無數(shù)個崔圓,同時私鹽在天下各地泛濫,內(nèi)衛(wèi)有多少精力去查?”
以前韋見素不是右相,他從不提這些問題,現(xiàn)在他為右相,他就有職責了,所以他要把這些話說清楚。
李鄴沉默片刻道:“但我巡視江南,巡視福建,才知道稅賦之重,地方官府已經(jīng)不堪承受了,我相信地方官府都歡迎稅制改革。”
“不!地方官府歡迎的稅制改革是不影響他們的利益的改革,否則就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官員支持崔圓了,這些官員不知道崔圓兒子販賣私鹽嗎?他們知道,卻在縱容,并非他們和崔圓的私交有多好,而是他們借支持崔圓抵制稅改。”
李泌也道:“殿下,隴右一域易改,但天下太復(fù)雜,涉及太多人的利益,殿下基礎(chǔ)不牢,微臣也建議謹慎!”
李鄴比較聽從李泌的勸說,既然李泌也勸說他謹慎,他必須耐心和韋見素談一談。
“韋相國有什么好的想法呢?”
“微臣的
漏網(wǎng)黑魚
韋見素不慌不忙道:“微臣的,在戶稅內(nèi)部改革,比如按照人頭收稅,子女未成年不收稅,其次減輕稅賦,如果家里未成年孩子多,還可以再減稅甚至免稅,這樣其實變相鼓勵生孩子。”
旁邊李泌補充道:“關(guān)鍵是要打壓糧食價格,讓人口多的低層百姓吃得起飯,朝廷可以在各縣開設(shè)官辦糧鋪,賣粗糧陳米和粗麻布,主打一個便宜,這樣,底層百姓孩子雖多,但也能吃得起飯。”
韋見素的方案確實不錯,讓利給地方官府,然后把戶稅收為朝廷專稅,然后再減輕戶稅,反而用戶稅減免來鼓勵生孩子,這比自己直接取消戶稅更有效果。
李鄴想了想道:“佃農(nóng)怎么辦?土地不是他們的,搞不好他們既然要交田稅,還要交戶稅?”
“很簡單,交了戶稅就不用交田稅,交了田稅就不用交戶稅,拿稅單說話,如果地主用田租來做文章,那就統(tǒng)一限定官府田租,農(nóng)民自然去選官田,而不是繼續(xù)租地主的土地。”
說到這,韋見素緩緩道:“再過十年,等殿下徹底穩(wěn)固了統(tǒng)治,殿下就可以一步步實行廢奴,這是大唐徹底走向繁榮的關(guān)鍵。”
李鄴欣然道:“煩請韋相國把今天說的寫一份完整的奏折,按照新方案重新在巴蜀試點一年,稅賦加成可以先廢除。”
馬上要三月了,按照計劃,李鄴要率軍出征了。
他隨即任命父親李岱為科舉主考,又和從前一樣,把攝政王的權(quán)力交給了王妃獨孤新月。